理论教育 分类推进工作进程深入推进

分类推进工作进程深入推进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农产品加工设备:甘肃省是国家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化大省,2015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000万亩,在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果品、制种、草食畜牧业、油菜、花卉等方面,生产规模已经很大,也有了部分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

分类推进工作进程深入推进

1.新兴装备产业:从“十一五”计划开始到现在,甘肃省新兴装备业的发展成为历次规划发展的重点,甚至成为产业开发的“攻坚”项目。由此形成若干个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如新能源装备制造、石化加工设备、生物医药加工设备、节能设备、电动汽车农业用车、农产品加工设备、节水设备等。今后,对于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应该集中在扩大总量、打造名品、积极争取出口、开发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比如,风电装备制造的规模已经很大,而国家又控制建设规模,不解决出口问题,将来一定面临“产能过剩”的难题。再比如,我省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已经有好几家,但是,目前国内市场比较小,国外市场还基本没有开发,急需解决这些问题。

2.传统装备制造业:20世纪的80和90年代,甘肃省的传统装备制造业有10多个门类、上百种产品。但是,现在这些企业多数已经衰退,产品过时、技术落后、成本比较高的问题非常普遍。今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按照“木桶原理”,下决心进行淘汰。一是省委和省政府等顶层决策者,要下最大的决心,不要再提“改造提升”,提“更新换代”;二是对于这些企业要依据体制转型的要求,该破产的破产,该兼并的兼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破产的有关事宜和职工安置问题;三是向指出企业注入和引进非国有资本,中国的、外国的都放开,通过资本多元化促进转型;四是设立传统企业破产处置项目、或者基金;五是对于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破产和职工安置,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对待,尽早启动,越迟越拖,问题越多,成本越高。

3.特色制造业:近年来,在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区、平川中区和榆中金川科技园等地,已经开发出了小飞机、节水设备、节能灯具、生物发电、生物药品等多个具有一定特色的新产品生产设备。总体来看,这些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处在成长期,有些还是“小打小闹”的格局,市场影响比较小。根据各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目前这些企业的发展状态比较健康,多数属于民营企业,有一大批人才,政府也有政策扶持,关键是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小,投入有限,短期内难以把市场做大。为此,对于这些制造业,今后的发展要集中解决向园区集中、扩大产量、开发新产品、形成系列产品、培育精品和品牌、开发国内外市场等问题。

4.农产品加工设备:甘肃省是国家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化大省,2015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000万亩,在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果品、制种、草食畜牧业油菜、花卉等方面,生产规模已经很大,也有了部分加工设备的生产能力。但是,在整体上,我省的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农产品的生产是脱节的,相互不配套,多数加工设备是从外地购进的。考虑到我省的特色农产品数量很大、出口农产品又必须是成品、丝路国家的市场需求比较高等因素,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设备的生产开发。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尽快改变只重视工业设备,忽视农业设备的倾向;二是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建立“特色产品生产+加工设备生产+特色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的发展模式,形成系列生产格局;三是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技术研发,可以采取向全社会招标的方式。(www.daowen.com)

5.资源化加工设备: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化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进展。比如,酒钢公司和金川公司搞的城市和工业一体化“中水”循环利用项目,全省各地搞的用工业废料生产建材,金川科技园二次电池材料再利用,白银高新区搞的纳米技术消毒仪,兰州餐馆废油开发利用,许多地方搞的沼气和沼气发电等。随着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省城乡将有越来越多的可以资源化的材料。为此,要把发展资源化生产设备作为未来工业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朝阳项目”来对待,把资源化设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利用政府扶持、招标项目、委托开发、订单生产等方式,将这类装备业做好做大,做出市场影响和品牌。

6.装备制造业品牌:今后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面对两个大市场,一个是国内大市场,另一个是国际大市场。应对两个大市场的最佳战略选择,只能是靠人才、靠技术、靠品牌、靠运作。近年来,我省陆续在装备制造业中形成一些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产品,比如,佛慈制药、兰州生物制品、耐驰、科天、大禹、兰石重装、吉利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是品牌级别比较低、品牌的市场价值小、人才队伍供给不足、产品市场份额小、出口量少等。今后的发展重点要解决:一是有坚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知名的产品;二是今后不要再搞“陇货精品”,提高精品的档次和市场效应;三是对装备制造业的精品和品牌的打造做出贡献的企业、人才、单位等,给予重奖,政府与企业可以联合设立扶持基金;四是加大广告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