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比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比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们提及“中等收入陷阱”时,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拉美国家,因此也把“中等收入陷阱”称为“拉美陷阱”,世界银行也由此将其列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而韩国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令世人瞩目。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但就比较大规模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

国际比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当我们提及“中等收入陷阱”时,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拉美国家,因此也把“中等收入陷阱”称为“拉美陷阱”,世界银行也由此将其列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在历史上,拉美国家曾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后又是漫长的经济停滞期。

从发展阶段来看,每一个国家在从发展初期到发达国家的经历过程中,都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阶段,只是经历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日本和韩国。从表6-2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197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4 281美元,1986年人均GDP达到了16 882美元,用了12年时间。而韩国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令世人瞩目。

表6-2 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分组[9]

(www.daowen.com)

如表6-2所示,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英美发达国家、东亚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大部分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拉美国家几乎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代名词。

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但就比较大规模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表6-2的数据显示,日本在1974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 281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经过12年平稳时期的经济发展后,在1986年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实际上这与日本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打下的坚实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日本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所实施的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仅大大增加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收入,而且由于收入增加而带来的消费者革命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加上日本在技术追赶方面的不懈努力,正如前文所述日本在计划执行的第八年就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通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到1973年间,国民总生产增加了4倍,经济规模迅速增大;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2倍,失业率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1974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 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高收入阶段。可以说,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日本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较好地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间差距,使初次分配更趋向均衡,较好地控制了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10]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