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地适度规模原理的分析介绍

农地适度规模原理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个地区土地条件不同,具有各不相同的适度规模。农业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值,受多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不同,农业经营组织和土地经营项目不同,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如经营蔬菜的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一般小于种植大宗作物的土地适度规模。

农地适度规模原理的分析介绍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指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的,保证土地生产率最高,并能够取得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土地规模。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如果经营规模过大,劳动和机械等要素配置不足,会导致粗放经营,土地利用不经济;如果规模过小会导致其他生产要素的闲置和利用不当,引起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包括:当地的土地状况(土地条件、人地关系、土地价格、土地流转流程和土地利用方向与结构)、人口与经济状况(人口与劳动力数量与素质、非农产业发展状况、市场化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生产技术管理状况(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资金条件、管理条件与水平及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及社会化程度(社会保障)等诸多因素。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它具有地区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等特点。

(1)地区性。各个地区土地条件不同,具有各不相同的适度规模。土地的丰缺程度决定着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数量级。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在较大的数量级上;韩国、日本土地资源贫乏,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在较小的数量级上。中国土地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相对于人多地少的江南地区,土地经营规模要相差几个数量级。(www.daowen.com)

(2)动态性。农业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值,受多种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影响条件的变化,适度规模也将随之发生着变化。如工业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数量转移和素质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等必然对适度规模产生直接影响。

(3)适应性。农业机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不同,农业经营组织和土地经营项目不同,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如经营蔬菜的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一般小于种植大宗作物的土地适度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