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发展重点——十四五专项规划

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发展重点——十四五专项规划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聚焦“三张牌”深度开发招商“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重点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将紧扣“深度开发、打造精品和产业链招商”开展。(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招商“十四五”时期,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将围绕“强产业、稳增长、提质量”的要求,聚焦完善、转型、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统筹抓好机制、政策、平台、举措创新。

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发展重点——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力争达到15%以上,努力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全省外来投资总量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加大对国内外 500 强企业、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的招引力度;产业招商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和工业项目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占比进一步提高;与重点区域间产业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延伸,外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逐步向优势区域和重点园区聚集;投资促进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将云南省真正打造成为综合投资成本“洼地”、投资综合服务“高地”和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热土”。

(一)聚焦“三张牌”深度开发招商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重点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将紧扣“深度开发、打造精品和产业链招商”开展。全省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资质量明显提升,外来投资对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贡献更加凸显,重点领域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产业链招商取得新成效。

1. “绿色能源牌”方面

围绕打造“中国铝谷”,按照“轻量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大力引进铝合金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等领域优势企业,引进一流研发机构,打造国家级绿色铝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打造“全球光伏硅谷”,大力引进硅光伏上下游产业,加快形成全产业链,积极发展以电子级晶硅、单晶硅等硅电子产业和汽车、食品加工等下游应用为核心的有机硅产业。引进光伏电站开发企业,扩大光伏发电产业。

2. “绿色食品牌”方面

围绕解决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偏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等突出矛盾,加快推广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加快发展清洗、干制、分级、包装农产品初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全球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专业用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提升绿色食品产品品牌溢价规划溢价、科技溢价的水平。

3.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

聚焦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省级健康产业示范区,深入谋划一批具有带动性、支撑性的项目,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吸引国内外知名康养旅游企业参与建设半山酒店、田园综合体、文旅综合体、康旅综合体、精品酒店,引进一批生态康养、户外运动、科考研学、乡村旅游和边境跨境旅游等旅游文化项目,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二)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招商

“十四五”时期,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将围绕“强产业、稳增长、提质量”的要求,聚焦完善、转型、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统筹抓好机制、政策、平台、举措创新。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招商,加大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扩大利用外资,招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企业和项目,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为把云南建设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为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围绕聚焦云南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吸引一流企业到云南投资布局。聚焦培育壮大发展锗、镓、铟等关键金属的进口替代,主动承接相关配套产业,迅速引进一批稀贵金属生产企业,打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形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高度配套的良好产业生态。

重点实施“补短板、拉长板” 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把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机衔接起来,谋划一批能落地见效的重大项目,对关键领域和重大任务实施专班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对内不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结对合作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在云南布局产业链;对外积极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及生效后的重大机遇,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引进一批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等项目。提升市场、资源、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和协同联动能力,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1)新材料方面,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及其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重点引进先进光电子、微电子、先进有色金属、绿色新能源、贵金属、稀土、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领先企业,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迈进。

(2)生物医药方面,重点引进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领域企业,引进一批先进疫苗研发制造企业。

(3)现代物流方面,加大力度引进一批智慧物流、跨境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地发展。

(4)加快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产业链引进上下游企业,特别是5G智能终端企业和物联网企业等。引进数据采集储存企业,加快布局个性化、定制化、第三方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5)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主动承接中东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引进发展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光电子、人工智能及新型智能硬件等生产企业和项目。

(6)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坚持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吸引一流企业到云南推广应用数字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完善工作体系,创新招商工作机制

强化省招商委统筹指导职能,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原则,改进和完善全省投资促进工作权责体系,强化省、州(市)、县上下联动、部门横向协同、资源共享机制。(www.daowen.com)

1.建立完善省级统筹决策指导机制

省招商委负责研究制定全省投资促进政策,统筹协调重大招商项目布局,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研究提出专项支持政策,推动解决投资促进工作涉及跨部门、跨区县和开发区的重大问题。省投资促进部门联合省重点产业主抓部门及州(市)、园区策划和包装重点项目,规范重点招商项目考察论证程序,以产业发展前景、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能力、环境影响和安全生产等为关键指标,开展项目效益评价、环境评价和综合风险评价,高质量建立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库。

2.建立健全分工协同多元联动机制

在省招商委的统筹调度下,省重点产业主抓部门承担相关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在项目储备、签约、审批、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加强对州(市)和各级开发区的指导。强化州(市)政府和各级开发区投资促进工作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州(市)投资促进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3.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由“链长”高位统筹协调解决重点产业链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引进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大省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实、保障要素供给,分级分类对全省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开工的全过程服务流程。

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区域发展布局,发挥各地区优势,以功能区划与产业定位为主线, 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区位交通等条件合理引进和布局招商项目。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协调发展, 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投资促进工作格局。

(四)聚焦园区平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推动各类开发区、园区深化改革、优化提升,推动要素、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把园区打造成为项目高地、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按照“一个园区、一个规划、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招商队伍”的原则,制订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推动各园区投资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差异化发展。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

(五)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立足国内大循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全面提升云南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国内重点区域合作,充分利用泛珠三角“9+2”、粤桂黔滇、沪滇合作机制等,持续巩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来滇投资规模。大力挖掘重点区域在滇投资潜力,围绕重点产业加速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合作逐步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拓展,从资金向资本拓展,从单点企业项目向产业链转移拓展。对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六)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抢抓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全省引资结构,提升国(境)内外资本占省内引进资金的比重。全面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和鼓励范围。认真落实《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坚持引企业与引资本相结合,支持省内企业有效利用外资做大做强。

(七)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服务效能

1. 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招引力度,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一般竞争性领域对民营企业全面开放。强化投资与产业精准对接,认真落实鼓励行业以及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加强对土地、厂房、用水等收费项目的研究,对自主收费项目适当采取降低、豁免、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继续加大清费力度,进一步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大力整顿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增添活力。

2.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完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坚决清理市场准入隐形壁垒,全面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缩短办理时限。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做到监管执法透明规范。创新监管方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3.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加强对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解释,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巩固深化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处理机制,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有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制定党政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正面清单”,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切实加大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