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并被人们所逐步深化认识的。去年北方干旱,大面积农田受灾,许多城市发生水荒,真正敲响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警钟。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超越了,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生存条件恶化。通过节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这一历史性课题已经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并被人们所逐步深化认识的。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农业的命脉”,概括了水利的性质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兴水库,当时主要任务是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以后,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损失代价增大,防洪问题愈加突出,’91淮河太湖大水、’98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水,举国为之牵动,七大江河大城市的防洪问题遂被摆上更加重要的议程。去年北方干旱,大面积农田受灾,许多城市发生水荒,真正敲响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警钟。此前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频繁出现的黄河断流令世人关注,但当时的认识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断流的现象上,没有深入到本质,龙年大旱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上开始思考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虽然从总体上水资源量有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只有2220立方米,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量还将下降到170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不足,而且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暴露在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缺水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新世纪中国面临三大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其中干旱缺水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经济,但具体如何落实?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深刻分析当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规模,包括经济结构、生态用水等等。以首都为例,北京的水资源量能够承载多大经济规模、多少人口?前几天,中央电视台采访一位专家,她综合分析各方面条件后,认为最终制约北京发展的将是水资源,评估北京现有的水资源只能承受700万~800万人口。超过这个规模,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姑且不论这个定量是否准确,但分析思路是正确的。譬如墨西哥城,它集中了墨西哥这个国家的2000多万人口,但水资源最多只能满足1000万人。因此,城市发展陷入困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这还只是承载人口问题。对一个流域或地区来说,当地的水资源量能够发展多少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耗水量是多少,规模有多大,生态水留多少,不先搞清楚这些问题,任何聪明的领导都无法决策。所以,一定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冷静、客观地分析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从而更加科学地界定当地的经济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里就提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问题。准确地说,水资源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超越了,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生存条件恶化。(www.daowen.com)

但认识仅仅停留于此,有多少水办多少事,被动应付,还很不够,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考虑到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可变的,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这也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崭新使命。目前,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实途径有两条:一是节水,如以色列的高科技节水技术,使得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又如城市的中水回用,北京、天津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一些新修的马路,两旁花草树木浇灌用的都是处理过的污水,也同样提高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节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证明了的可行的社会发展之路。二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要从全局来考虑,就是按照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来科学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在水资源充裕地区和紧缺地区打造不同的经济结构,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

美国人布朗曾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中国粮食不能自给将对世界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但实践证明,中国人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粮食问题。于是,布朗又写了第二篇文章,内容是中国的水资源不足以支撑粮食安全,这就提出了今天的中国水利工作者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中国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水资源还能保证粮食安全吗?专家对此已经有了结论:目前全国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43,如果推行节水灌溉提高到0.55(有的专家认为要达到0.6),在全国农业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完全能够保证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的粮食安全。但问题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不可能不发展。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工业用水将增加1500亿立方米。此外,城镇用水也要增加,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伴随农民进城、城市人口增加、城镇规模扩大。据测算,城镇用水至少要增加25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由于工业中心多位于城市,中国未来的供水矛盾将集中在城市,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将成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头等重要任务。各级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定地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不会增加的,而经济社会发展却要求提供更多的用水量,水从何而来?是破坏生态,还是加强管理、科学节水?通过节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这一历史性课题已经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