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建、退、还、封、改,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双赢

实施建、退、还、封、改,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双赢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证明,“建退还封改”综合配套,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以来,取得了“多、快、好、省”的积极效应。吴旗县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以后,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集约型高效农业,培育草、羊、杏三项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兴办绿色企业,确保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过渡,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的“双赢”目标。乌兰察布盟实施“建退还”战略6年来,促进了农林牧协调发展。

实施建、退、还、封、改,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双赢

实践证明,“建退还封改”综合配套,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以来,取得了“多、快、好、省”的积极效应。

多:林草植被多。乌兰察布盟实施“建退还”战略后,林草植被覆盖率由1994年的20%提高到40%,翻了一番;吴旗县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后,在连续3年干旱的情况下,山变绿了。

快: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吴旗县1998年冬季到2000年春季,退耕造林种草面积155万亩,封禁育林育草201万亩,是1997年以前造林种草保存面积的2.7倍;乌兰察布盟1994年以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23平方公里,1995~200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77平方公里,6年治理面积比前45年的总和还多1354平方公里。(www.daowen.com)

好:水土流失控制好,产业结构调整好,生产发展好。退耕还林还草,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人工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恢复植被,节省了劳力投资;加快了治理速度,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调整了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使农林牧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吴旗县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以后,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集约型高效农业,培育草、羊、杏三项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兴办绿色企业,确保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过渡,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的“双赢”目标。2000年遭受特大旱灾,在耕地压缩83.3%的情况下,全县农民人均产粮仍达到500公斤,人均收入1396元,较1997年还有增加。乌兰察布盟实施“建退还”战略6年来,促进了农林牧协调发展。“九五”期间,全盟粮食总产年均达到12.14亿公斤,比1994年以前45年的平均总产高出6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由1994年前的不足250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600公斤以上,全盟66万贫困人口于1998年提前两年基本解决温饱;由于人工种草措施跟上了,草多畜多,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5~2000年,牲畜饲养量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0年达到1206.7万头(只),较1994年纯增67.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745元提高到2000年的2003元。2000年与1994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粮食总产、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一番多。

省:省钱,省时,省工。据调查,乌兰察布盟人工种草每亩需人工、籽种费70元,人工造林每亩需种苗、人工费130元,而围栏封禁治理每亩只需15~20元。吴旗县1997年以前的40多年造林种草投工近2000万个工日,保存面积130万亩;1998~2000年3年期间,退耕造林种草155万亩,封禁治理201万亩,投工只有620万个工日,省钱、省工,成活率、保存率都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