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设计优化

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设计优化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行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机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营与管理,聚集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要素,打造园区发展平台;运行主体在聚集各种园区发展要素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资金筹措、土地保障、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确保园区基本运行的自我发展机制和政策引导、开放合作、风险规避和监督评价等促进保障机制。图9-2农业园区运行机制图

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机制设计优化

在管理学上,“机制”则被引申为组织运行的软环境,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等对组织运作、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规律。园区运行机制是指园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指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和管理等要素组成的系统在实现其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过程中的规范和程序。

(1)机制设计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园区运行机制建立要与园区发展战略目标一致,要有清晰的、可度量的阶段性目标,并且在目标达成以后,能持续地设立新目标,使已取得的成绩能够不断地巩固下来;注重园区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制度、素质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地设计园区机制。

二是混合动力原则。园区运行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引导、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等,一般集中表现为利益关系,园区机制的建立要抓住动力环节来谋划、来推进,以预期各种利益为驱动力设计园区机制,处理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是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园区运行机制应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融为一体,在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个层级的组织机构在园区运行过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拥有什么样的权利。

四是创新完善原则。机制建设要勇于创造,任何社会性体制、机制都难以达到十全十美的状态,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就不断进步。要解放思想,使园区机制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加强功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www.daowen.com)

(2)运行机制框架

农业园区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户等主体共同投资建设,组建产权明晰、职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实体(开发公司或管理公司)作为运行主体。运行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机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营与管理,聚集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要素,打造园区发展平台;运行主体在聚集各种园区发展要素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资金筹措、土地保障、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确保园区基本运行的自我发展机制和政策引导、开放合作、风险规避和监督评价等促进保障机制。上述机制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园区发展平台发挥功能和作用,推动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达到园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带动滨海和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园区运行机制(见图9-2,附后)。

图9-2 农业园区运行机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