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差异、成本领先和综合成本领先策略

产品差异、成本领先和综合成本领先策略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实施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战略都能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且高于正常绩效。重要的问题是成本领先战略与产品差异战略能不能同时采用?图5.5同时实施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竞争战略:“陷在中间”波特的论断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该观点近来受到诸多挑战和批评。

产品差异、成本领先和综合成本领先策略

成功实施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战略都能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且高于正常绩效。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能否将两种战略结合起来,综合两者的优点,取得更好的绩效。重要的问题是成本领先战略与产品差异战略能不能同时采用?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结合?如果能够综合的话,又如何进行综合?

5.3.5.1 波特的观点:“陷在中间”

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在(成本领先、产品差异、专一化)三个方向中选定一个作为自己的发展,这个企业就会“陷在中间”(stuck in the middle)。因此,要么聚焦建立差异化,要么致力于降低成本,凡是陷在中间的企业,它们的收益率一定会很低(见图5.5,Poter,1980)。它们既丢失了大量追求低价位的顾客,又失去了能取得高额毛利的业务。试图同时实施这两种战略的企业最终可能一样也做不好。这是因为成本领先与产品差异战略的基本逻辑是不一样的,实施这两种战略的组织安排和激励机制是相互矛盾的,一个企业很难解决好这些组织矛盾。

图5.5 同时实施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竞争战略:“陷在中间”

波特的论断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该观点近来受到诸多挑战和批评。“在(《竞争战略》发表)之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企业不得不在所有层面展开竞争。它们既不得不追求差异化、提高服务或加速发展,同时也必须追求成本领先,使产品比竞争对手更便宜。”(斯图尔特·克莱纳,2002)

5.3.5.2 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战略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不得不在成本、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展竞争,同时具有低成本和差异化地位的企业将能够取得持续竞争优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确有一些企业能够同时做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在某些行业中业绩最优的企业正是那些同时采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企业,如日本的某些汽车公司和韩国的某些家电公司。

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战略是一种复合战略,它试图综合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种优势,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兼具两种特征: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价格(可能约高于成本领先企业)满足或者超过顾客在质量、服务、特色、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化属性(可能约少于纯差异化企业)上的期望,从而为顾客创造超值的价值。如果市场上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使差异化成为必要,而且许多顾客对价格和价值都很敏感,那么采用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战略就比单纯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或单纯采用产品差异战略更有优势。

5.3.5.3 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战略的支持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成本领先与产品差异战略可以得到有机的结合。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已能有效地弥合共性化的高效率,低成本与个性化的低效率,高成本之间、质量与成本之间的传统矛盾,这些技术能够有力地支持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战略的实施。

1.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1)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www.daowen.com)

精良生产是相对于大量生产而言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从生产操作、组织管理、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找出所有不能为产品带来增值的活动或人员并加以清除。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单件生产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大量生产的僵化不灵活。精良生产的目标是要求产品“尽善尽美”,因此要在生产中“精益求精”,不断降低成本,力求做到无废品、零库存、无设备故障等。日本的一些汽车公司,如丰田公司,堪称精良生产的典范。

(2)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大规模定制又称大批量定制,是指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产品和服务。它是透视企业竞争的新方法,将识别并实现个性化客户需求作为重点,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作为一项技术,大规模定制被看成是利用信息技术、柔性的制造过程和组织结构,以接近大量生产的成本提供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它是一个贯穿产品营销、开发、生产和递送(即从客户选择到收到最终产品)全过程的系统的概念。采用大规模定制的企业的共同目标是:开发、生产、销售、交付买得起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足够的多样性和定制化,差不多人人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3)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敏捷制造是改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可重用、可重组的制造手段与动态的组织结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的集成,获得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其基本原理为: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基础结构,以分布式结构连接各类企业,构成虚拟制造环境;以竞争合作为原则在虚拟制造环境内动态选择成员,组成面向任务的虚拟公司进行快速生产;系统运动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适合多种品种、中小批量的制造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制造系统就是柔性制造系统(FMS)。FMS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加工系统,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有机地集成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产品制造的信息和过程,它支持从产品设计、虚拟产品展示、工艺设计、数控程序生成到驱动数控机床加工等全过程的无缝集成,以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机集成,使制造企业能够集成设计、管理和制造等多方面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3.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全面质量管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许多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对产品可用性可靠性的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价格,减少顾客流失率。同时,TQM可降低废次品发生率和返工率,减少维修服务需要,从而降低产品生产和服务成本。因而TQM是兼顾高质量与低成本的一种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