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策略优化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策略优化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DSM管理的行政手段DSM管理的三个有效参与者:政府、客户和电力企业,其中政府应积极给予政策、环境、基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必要时给予行政引导。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策略优化

1.电力企业的必要投资

由于电能从发供用瞬间完成,不能大量储存。为了达到电网负荷的调节能力,根据电网的结构,电力企业应投资建立适当的调峰电厂,如抽水蓄能电站。

2.DSM管理的主体

客户是DSM的主体。只有客户参与DSM计划才能提高终端用电效率,节约能源,移峰填谷,减少发电装机容量,从而减少污染排放与社会资金支出。

3.DSM管理的载体

在DSM管理活动过程中,如何使客户和电力公司建立起信任关系而产生的第三方的中介服务机构:能源服务公司(专司节能服务的机构)实行与客户共同承担节能投资风险和共同分享节能收益的运营机制,通过以绩效为基础的合同能源管理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节能服务,包括从能源(用电)审计、节能设计、筹集节能资金、采购和安装节能设备、上岗操作培训到节能收益的一条龙服务。

4.DSM管理的行政手段

DSM管理的三个有效参与者:政府、客户和电力企业,其中政府应积极给予政策、环境基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必要时给予行政引导。

5.DSM管理的技术手段

鼓励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效节能节电产品,提高它们在能效市场上的竞争力,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推动客户提高用电效率或改变用电方式。如:

(1)削峰:通常通过与客户的协议来实现,让客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削减负荷,并以分时优惠电价给予补贴。

(2)填谷:通过蓄能技术(蓄冷或蓄热)来实现。

(3)移峰填谷:即用电设备的科学技术改造、合理改变用电方式或用电时间来实现。

6.DSM的经济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DSM被介绍到我国以来,有关方面在宣传培训、信息传播、试点示范、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推动性工作。要使DSM节能节电和市场能效开发上发挥作用,必须扶持节电运作机制,增强操作能力,加大推动政策的支持力度,实行以经济鼓励为主的节能节电政策。在根据客户的削峰多少或填谷多少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偿,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电价:对于削峰或填谷或既削峰又填谷的用户给予非常优惠的电价。

(2)电费折让:对于环保型生产企业或用电电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适当给予电费折让,以促进企业的再发展。

(3)借贷优惠:对于能够蓄冷蓄热以达到削峰、填谷目的的设备引进,提高优惠贷款

(4)设备租赁:电力公司购买能够用于蓄冷蓄热以达到削峰、填谷目的的设施,租赁给一些客户。这样既减少了客户的负担,同时又给电力公司的融资业务开辟了新途径。

(5)节电回报:对于发电企业或客户侧应测算DSM带来的效益。(www.daowen.com)

(6)免费服务:对于削峰或填谷的客户在一定项目上给予免费服务。

7.DSM管理的资金来源

电力行业重组后,电力公司仍然作为DSM的实施主体,由国家拨款和电力公司出资的DSM计划转向电力客户出资。我国正在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逐步放开发电市场的电力体制改革,可参照国外实行系统效益收费(SRC)的做法,通过电力附加费征集DSM公益计划基金。

向所有入网的电力客户和发电厂商征集电力附加费用于终端节电。为了客户的利益应取消电力建设基金的征集。

8.DSM管理与政府的市场导入行为

DSM是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能效管理技术和节电运作机制,它是在政府法规和政策支持下,采用有效的激励和诱导措施。在法规、体制、标准、政策、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创造一个有利于DSM的实施环境,以便于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DSM的中介机构)、电力客户等节能节电运营和操作。

政府作为DSM的主要参与者,直接参与DSM的市场导入,但并不直接参与具有商业利益的运营活动,在培育公众节能意识、引导高效设备进入市场、阻止反高效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拉动能效市场方面发挥作用。

(1)产品能效标准。制定产品能效标准和实行能效标识制度,是拉动高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遏制低效产品进入市场,不断提高整体能效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制定国家能效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对推动节能起了重要作用。90年代中期开始加快了向国际能效标准模式靠拢的步伐,并开展了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和实行能效表示制度,增强了能效标准的市场渗透能力。

为了提高高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尽快扩大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范围,如在用电产品方面的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电动机变压器风机、泵类、电锅炉、电力空调器、办公用电设备等;二是在能效标识中标注能使消费者易于辨认的对比费用信息,引导消费者去购置适当档次的高效能产品;三是能效标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鼓励产品制造商提高产品能效的积极性;四是实行产品最低能效控制标准和经济制裁相结合,遏制低效产品进入市场。

(2)能效信息传播。能效信息传播是进行消费诱导的一种有效工具。政府可依托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借助网络和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服务。

能效信息的管理和传播要根据各级政府所在地区的需要和条件逐步完善,它可以与政府发起的能效行动计划相结合,但并不附有指令的特性。技术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政策信息,用户信息、服务信息、案例信息、预测信息等都是可选的内容。能效信息传播服务是一项节能环保信息产业,随着能效市场的形成必将融入商业化运营领域。电力企业应将能效传播纳入客户服务的内容,既能达到销售效率又能达到促销电力的目的。

(3)项目引导。政府发起的能效项目行动计划是引导节能进入能效市场的一个有效办法,它的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具体,成功率也比较高。如节电方面,一些国家倡导的绿色照明计划、街道亮丽计划、农村电气化计划、马达挑战计划、空调节电计划,抽水马达改造计划等都取得了较好的节电效果、经济效果和环保效果。这些捆绑式的运作方式能克服个案分散、管理成本高、规模效益小等欠缺。

1996年国家经贸部委发起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行动计划,政策支持和运作机制相结合对项目的实施起了很大作用。政府向高效电光源制造商提供贴息贷款,帮助他们改进生产工艺和完善测试手段;有些省电力公司向客户提供高效电光源的购置折让,在提高客户参与率的同时也减轻了照明用电对电网峰荷的压力;鼓励电光源销售商采用产品寿命承诺制,促销优质高效电光源;福建电力公司推出的能源替代工程,本着提高能源效率、实行能源节约达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客户的煤(油)锅炉改为电锅炉,并推出多项优惠政策,达到双赢的效果。

(4)项目示范。项目示范是在政府能效主管部门的策划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客户和节能项目,借以树立样板诱导客户参与相似类型的节能活动。有的是先导性的试点工程,以验证它的可行性;有的是项目推广前的示范,借以取得指导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能示范项目是我国政府采用最多的一种推广节能技术措施的管理手段,在锅炉改造、炉窑改造、民用炉灶改造、余热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效。如国家计委深圳电网IRP与DSM可行性的试点示范,在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电网DSM节电工程的试点示范;在辽宁、山东、北京的能源服务公司以绩效为基础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试点示范,节能信息传播服务的试点示范等。

(5)政府效率采购。政府效率采购是政府机构通过购置高效节能产品直接介入能效市场,借以树立政府节能形象和推动节能活动。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在照明设备、空调设备、供水设备、采暖设备等方面有很多的节能机会。要实行批量集中招标采购,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鼓励生产设备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在能效、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开展竞争,在拉动能效市场的同时获得最低成本的能源服务。

(6)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是政府能效主管部门委托能源审计机构或具备资格的能源审计人员,对用能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能源活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增强政府对终端用能活动的监控能力。能源审计通常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的一个先行步骤,也是取得政府有关部门财政援助、税收优惠和筹集节能资金资格的一个信贷保证。

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政府指导的能源审计仍然是克服市场障碍的一个有效手段,关键是要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机制。一是由强制性审计改为自愿性审计;二是由收费审计改为免费审计;三是由大范围审计改为示范审计;四是以节能量为中心的审计转向以节能成本效益为中心的审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