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面包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面包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还可以说,当一个人酒足饭饱后与饥肠辘辘时相比,同量的面包对他的效用或满足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人吃面包,从第一个吃到第五个,每一个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效用即为边际效用。如果从边际效用同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面包的效用和边际效用

西方经济学认为,产品价值的多少,是由产品的效用大小决定的。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其购买动机,这种动机主要来自他的某种欲望。该种欲望或者是从肉体产生,或者是从精神产生。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满足欲望,根据其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可分别划分为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几个不同的层次,既包括物质的满足,也有精神的需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是人满足这些欲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行为。从商品和劳务所能提供的满足程度来看,商品可以分为必需品、舒适品和奢侈品等。

由于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因此产品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比如,辣椒对于喜欢辣味的人来说,效用很大,但对不喜欢辣味的人来说则效用很小,甚至是一种负担或痛苦,会产生“负效用”。再如,在水乡的一杯水,与在沙漠里的一杯水,对人的效用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还可以说,当一个人酒足饭饱后与饥肠辘辘时相比,同量的面包对他的效用或满足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时间不同,产品或劳务的效用也会不同。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例如,消费者消费5块面包时从第1块到第5块的效用可分别表示为UX1、UX2、UX3、UX4、UX5单位的效用,而将这些单位的效用加总起来即可得到消费面包的总效用(total-utility,可以简写为TU),即TU=UX1+UX2+UX3+UX4+UX5

如果消费者消费面包,外加若干咖啡,此时也可将消费咖啡获得的效用与消费面包获得的效用进行比较,说明消费者从咖啡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是消费面包所获效用的若干倍或几分之几。(www.daowen.com)

根据总效用的概念,我们还可以了解什么是平均效用(average utility,可以简写为AU)。它指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可提供的效用。如果以X表示消费某商品X的数量,则AU=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产品或劳务具有效用是形成产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产品真正要有价值,则是由物品的稀缺性,从而是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可以简写为MU)决定的。对边际效用概念的理解是分析产品效用和价值的关键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例如,一个人吃面包,从第一个吃到第五个,每一个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效用即为边际效用。如果从边际效用同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该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如果用ΔX表示消费商品数量的变化量,用ΔT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量,那么边际效用可用下式表示:MUX=假如商品X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公式还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对于边际效用与总效用,我们可以借助下面假设的一张表(见表3-1)进一步得到理解(假设消费的商品为面包,消费单位为“个”)。

表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