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瓦尔拉均衡与平衡:理解不同的状态

非瓦尔拉均衡与平衡:理解不同的状态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目前一些学者并没有严格按照瓦尔拉均衡的特定含义来解释非瓦尔拉均衡和非均衡的概念,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是与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这种非均衡概念与非瓦尔拉均衡的等同正是产生于对非均衡的静态分析方法,他们把某一时点的失衡状态作为一种常态,进而研究使这种常态存在和持续下去的原因。因此,必须抛弃非瓦尔拉均衡的概念,来建立彻底的非均衡理论体系。

非瓦尔拉均衡与平衡:理解不同的状态

目前国外许多对非均衡理论的研究都把非均衡与非瓦尔拉均衡作为同义语,这是本文所不能同意的,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些概念。

瓦尔拉一般均衡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是出清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均衡的价格结构。一旦实现瓦尔拉均衡,不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保持平衡,而且价格结构也达到平衡,即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率,厂商的利润率都相等,也就是帕累托最优所表明的条件得到实现。反过来出清的市场正是由这种均衡价格所决定的,或者说是在均衡价格的作用下实现的。而目前一些学者并没有严格按照瓦尔拉均衡的特定含义来解释非瓦尔拉均衡和非均衡的概念,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是与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

现代非均衡分析大多把没有出清的市场作为非均衡概念的基础,即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均衡和科尔奈的短缺均衡。非瓦尔拉均衡正是从失业和短缺作为一种经济体系运动的常态的角度来讲的。更进一步,这种非瓦尔拉均衡必然产生于非瓦尔拉的均衡价格结构,如存在价格刚性、配给制、数量信号调节等,这些已为许多学者的著作所阐明,但他们在解释这种非均衡的价格结构时总是以没有出清市场为基础,或者说是从失业和短缺作为常态出发的。这就要问,这种失业与短缺到底是该种经济体系的常态,还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状态。在现实中,无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失业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短缺都不是一种稳定的常态,而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变动,并且存在着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平衡的时期,这种状态用非瓦尔拉均衡来表示就有疑问了。如果失业与短缺不是一种常态或是呈周期性变动状态,那么以常态为基础的非均衡价格的分析是否还适用呢?如果经济体系在某一时点上存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致平衡,那是不是意味着回到了均衡的价格结构和瓦尔拉均衡呢?这种非均衡概念与非瓦尔拉均衡的等同正是产生于对非均衡的静态分析方法,他们把某一时点的失衡状态作为一种常态,进而研究使这种常态存在和持续下去的原因。这种静态方法使他们的非均衡分析成为对一种特殊的均衡状态的描述,这种静态分析方法和非均衡与非瓦尔拉均衡的混同对于建立非均衡分析的理论体系是有害的。从这种非均衡理论无疑可以推出凯恩斯所说过的,一旦通过国家干预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瓦尔拉的均衡理论就又在起作用了。因此,必须抛弃非瓦尔拉均衡的概念,来建立彻底的非均衡理论体系。(www.daowen.com)

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把均衡与平衡的概念加以区分。均衡与非均衡是指经济体系的运行状态,或者对这种运行状态的理论描述。本文所说的动态非均衡分析是指动态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是非均衡变动的,与其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是非均衡的——非均衡的价格结构和变动的收入分配关系。在这种非均衡的经济体系运动中会有许多不同的平衡点和不同类型的失衡状态。而平衡与失衡的含义则是特指市场是否出清、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不论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平衡的还是处于总需求不足或短缺状态,动态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价格结构总是非均衡的。无疑,这两种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瓦尔拉那里,市场的出清或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均衡价格作用的结果。而在本文所说的非均衡分析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则是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非均衡的市场价格结构和收入分配关系作用的结果,正是非均衡的市场运行导致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与不平衡的运动。这种非均衡分析所要研究的正是一定的非均衡市场运行如何使宏观平衡不能保持,如何通过对非均衡的市场机制的自觉调节来实现非均衡发展中的宏观平衡和达到最优的宏观平衡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