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收入分配渠道的变迁:趋势与影响

收入分配渠道的变迁:趋势与影响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改革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私人的储蓄率提高了,私人的资产或非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了,同时来自资产的收入增加了,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了。从前面的模型分析中,不难看出,劳动者报酬与财产性收入之比是个重要的宏观变量,在1992年以后,我国这两者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由以上分析自然可以联系到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和消费疲软等现象。

收入分配渠道的变迁:趋势与影响

自改革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私人的储蓄率提高了,私人的资产或非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了,同时来自资产的收入增加了,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了。从家庭财产收入的数量来看,以1996年6月城镇居民家庭的数据为例,按收入水平高低排列,收入最高的20%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37%,收入次高的20%家庭拥有21.1%,收入最低的20%家庭仅拥有8.4%。从绝对数来看,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居民平均占有金融资产152726元,而月收入不足500元的居民平均只拥有12390元金融资产,前者是后者的12倍多。[6]由于工资性收入主要用于消费,而财产性收入多用于储蓄,所以财产性收入是形成居民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存款、手持现金、有价证券和保险等)的主要来源,因此从金融资产的分布也可以反映出财产性收入的集中情况,这些都体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

但作为过渡时期的特征是,在最初阶段,收入分配的差距来自经营收入,而不是财产收入,因为在改革初期,私人只有极少量的资产,随着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和私人的资本积累,来自财产的收入增加了,这会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和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从前面的模型分析中,不难看出,劳动者报酬与财产性收入之比(W /L)是个重要的宏观变量,在1992年以后,我国这两者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由以上分析自然可以联系到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和消费疲软等现象。国家的一系列刺激需求政策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一方面企业的资产值居高不下,折旧成本在GDP中的比重这几年是持续上升的,1990年为10.55%,1995年为13.21%,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14.6%、14.2%和15.09%,利息成本也没有明显下降,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www.daowen.com)

就现阶段仍处于过渡时期来讲,经营收入依然在家庭财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或者说,经营收入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对于提高私人的资本积累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是重要的,但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存量的价值变动对于储蓄率的变动和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