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意义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意义分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全球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正确义利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的、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时代的潮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意义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全球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已经进入深度融合、利益共通的新时代,因此在全球治理层面“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拉大,政治上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频出,地区动荡无法有效控制,三股势力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说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找到新的应对方略。权力扩张、零和博弈、生存空间争夺仍旧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词,与之相伴的往往是强制性、扩张性政策,形成压榨性、非平等性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的,“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正确义利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的、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时代的潮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现今国际经贸合作的整体格局,也呈现巨大的不平衡趋势。2017年全球贸易总额17万亿美元,其中占比排名前十的国家仍旧是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同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北美贸易体、欧盟贸易体、东亚贸易体三大主要贸易板块的国际贸易额总和超过了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70%。贸易流向的过分集中一方面表明这三大贸易体的经济活跃度,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各国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贸易循环非常不利。再者,全球投资也同样不平衡,目前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高的国家仍旧是美国。全球经贸投资的严重不平衡,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际经贸呼唤开放有序的新格局,如何突破现有的经贸与投资格局,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以“一带一路”开放发展为契机,建立公平有序的经济合作机制,构建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陆上和海上贸易便利化规则,带动处在欧亚大陆广袤腹地的东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从全球经贸格局的边缘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循环中,有利于全球经济板块的东西贯通,顺应了全球发展中国家重塑国际经贸规则的愿望。

从现实环境角度看,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逐步加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全球31个发达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了46.1万亿美元,而150余个发展中国家仅为29.4万亿美元。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显示出现有的世界经济合作模式下经济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发展成果无法公平分配。而从未来发展趋势角度看,传统意义上的以关税减让为特征的经济合作格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最多达到5%,而以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一带一路”发展方向,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则可以达到10%~15%。因此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不仅是降低国与国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让沿线国家公平享有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的有力手段,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更快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包容、均衡、普惠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希望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www.daowen.com)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曾经强调:“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数字经济已经展露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的端倪,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11万亿美元,占GDP的59.2%,而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也达到了3.8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0.1%。这一趋势说明,经济发展已不能仅仅依靠高能耗或高劳动力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支撑,科技创新引领已经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其社会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就必须为其注入数字经济的动能。“一带一路”所提出的“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方向,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出了一条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跨国融合的道路,使沿线国家有机会打破国界、行业、资产、数据、技术的壁垒,提升沿线区域内分工的有效性,让发展中国家可以更直接地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

从历史上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推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有效的交流,在沿线国家之间矛盾丛生的当代,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文明之间虽然有交流,但是总体上看,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仍旧存在,甚至“文明冲突”一度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思潮。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各国国情、民情千差万别,制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大环境下,通过彼此交流消除误解,化解冲突,形成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互相欣赏,正是开创了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新时代文明相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