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政府、市场、社区和自愿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政府、市场、社区和自愿供给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随着私人对公共物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当代公共物品有了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社区供给、自愿供给等基本供给方式。对局限于社区居民消费的产品,出资者应该主要是该社区的消费者,社区是这类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是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生活聚居区的居民实际需要,由居民根据协商原则集资完成的。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政府、市场、社区和自愿供给

对于谁应该供给公共物品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传统的观点实际是一种“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观”,认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导致外部性存在,从而出现市场失灵,所以,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供给。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公共物品经历了一个公共性程度逐渐降低的深化过程。近几十年来,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交通到通信电力、公共服务等方面,私有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随着私人对公共物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当代公共物品有了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社区供给、自愿供给等基本供给方式。

(一)政府供给

政府供给是公共物品供给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即政府提供生产公共物品所需的全部资金,并制订所有公共物品的生产计划,交由政府企业或非政府企业来生产,再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可以无条件地消费这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或者报酬。属于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主要是一些纯公共物品,如国家安全、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从公共物品受益原则以及供给效率角度分析,全国性公共物品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即供给主体为中央政府,因为其组织管理的范围具有全国性,可以获得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地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政府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该公共物品的福利性和经济性收益,还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居民对该公共物品的需求强度和受益程度。此外,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决策成本也比较低,容易克服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较高。

相关链接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两种模式

1.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物品,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法律法规等,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物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供给。

(2)与社会公平分配目标有关的公共物品,如卫生保健、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一般由政府组织公共物品生产,并通过收费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不过这种收费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仅仅是对成本进行补偿。

(3)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物品,如环保、科研等。

(4)自然垄断类公共物品,如邮政铁路、自来水等,一般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盈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

2.政府利用市场间接供给公共物品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国家在供给公共物品时出现低效率,采用这种模式。对于同一种公共物品,既有政府供给也有私人供给,但政府会对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予以经济上的补偿。如在美国,1997年,有一半多的私人医院得到政府财政支持,而私立高等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政府资助。政府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获得市场生产的产品的所有权,然后再将其作为公共物品无偿向社会提供。

市场在公共物品上的失灵为政府介入提供了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生产全部公共物品,更不等于政府可以完全取代公共物品,特别是准公共物品。因为:首先,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利润动机,由政府来生产往往会造成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其次,政府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这将导致政府经营的企业缺乏提高效率的压力;再次,根据有关研究,政府部门有追求各自预算最大化的倾向,如果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在预算最大化激励下,有可能导致公共物品过度供给。

(二)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指根据市场需求,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物品的经费,以营利为目的、运用收费方式补偿支出的一种模式。在现实中,市场供给的公共物品主要是准公共物品。一般情况,在市场供给下,生产公共物品所需资金并非完全由私人来提供,政府也会提供部分资金,公共物品的供给者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通过收费收回成本,并有一定的利润。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可以按竞争的方式进行,但总体是在政府管制下的市场供给,即在政府相关的法规、行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下,由私人部门投资和组织生产,并由其自行向社会提供。在当今世界中,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已有种种成功的范例,如美国的能源银行电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已全部面向私人开放。(www.daowen.com)

在理论上,只要公共物品存在生产的可分割性,通过一定的价格机制,使生产能够在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的资源配置最优的条件下,完成市场交易,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就是可能的。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通过市场定价的方式,能够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之外,公共物品由市场供给也是可能和必然的(当然还需要考虑市场交易成本和排他成本)。

相关链接

政府与市场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

现实中可以采取一些折中办法来协调政府与市场的两难选择。可以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发挥二者优势,提供公共物品。一般来说,对于准公共物品,政府通常安排给私人生产,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授权经营,即将现有的公共设施委托给私人公司经营;政府通过优惠贷款、无偿赠款、减免税收、财政补助等,对从事某些经营的私人给予一定资助;在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政府通过股权收购、国有企业经营权转让、公共参与基金等形式进行参股,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提供公共物品等。

(三)社区供给

对于一个社区来说,不能完全指望政府干预市场和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功能辐射对社区作用比较有限,需要由社区自己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局限于社区居民消费的产品,出资者应该主要是该社区的消费者,社区是这类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是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社区供给公共物品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生活聚居区的居民实际需要,由居民根据协商原则集资完成的。因此,社区提供公共物品能够很好地弱化“搭便车”问题。社区作为一个自组织在这方面能够有所作为,在规划布局、出资修路、铺设水电工程、兴办学校等方面发挥作用,满足社区居民对这些公共物品的需求。

延伸阅读

社区基本理论

社区是社会学的概念,源于拉丁语,本意是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关系。社区研究起源于西欧,1871年,英国学者H.S.梅因在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社区”这个名称。德国学者滕尼斯于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将“社区”的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将“社区”表述为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的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社会关系或社会团体。由此,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占有一定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某种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有紧密的社会交往,形成地域性群体,并有一定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社区是国家的一个重要层级,其稳定和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社区理论又称人文区位理论,是把社区作为一种空间现象或区域单位来研究的理论。

(四)自愿供给

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是指公民个人或组织,以自愿为基础,以社会捐赠或公益彩票等形式无偿或部分无偿地筹集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教育、体育、济贫等公益用途,并接受公众监督的一种模式。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由于存在“搭便车”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个人或厂商一般不会主动提供公共物品。然而,在社会现实中,仍然有一些知名企业家、社会名流甚至普通百姓自愿供给某些公共物品。人们的利他主义情结、社会道德、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促使了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中国历史上的宗族公益组织、宗教寺院的公益组织以及当前国内外普遍存在的志愿者组织,都可视为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者。据调查,美国家庭平均每年捐赠650美元,占家庭收入的2%~3%,全世界每年都有数千亿美元被捐赠给慈善机构等。

相关链接

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的特点

一是自愿性。公共物品自愿供给完全是当事人的某种自愿行为,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行为,所有的强制都与之无关。

二是偶然性。自愿供给的发生往往不需要经过某些固定程序(如政府供给中的预算和社区供给中的投票),一般也不会被制度化(以法规的方式固定下来)。因此,自愿供给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一般不知道自愿供给在何时、何地发生,更不可能把它制度化、程序化。

此外,公共物品还可以多元化供给或混合提供,即提供公共物品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而是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多元化供给的公共物品主要有教育、医疗、体育、广播、文化等,政府一般会通过补贴方式参与供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