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三种。(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手段。当地时间2020年3月23日早上,美联储宣布,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对社会各界造成巨大困难,美联储宣布广泛采取新措施来支持经济,包括开放式的资产购买、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便利规模,也就是所谓的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

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三种。

(一)改变法定准备率

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时,就降低法定准备率。其原理在于,法定准备率的降低使货币乘数增加,进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减少货币供给时,就提高法定准备率。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便的方法。然而,现实当中,中央银行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这一手段。其原因在于,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法定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大或收缩。再者,如果法定准备率变动频繁,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将受到干扰,感到无所适从。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贴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为贴现率。中央银行想使货币供给量减少时,可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减少,最后使货币供给量减少。中央银行若想增加货币供给量,则可降低贴现率。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手段。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行为。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证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地被买卖。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中央银行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给中央银行作为自己在中央银行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直接从各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准备金。

当中央银行售出政府证券时,情况则相反。这样,准备金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这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证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债券价格及市场利率。

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证券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证券时,对有价证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证券价格会上升,利率下降;反之则反。显然,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就是去创造货币,因为当它把30万元的证券卖给某银行时,它只要通知那家已买进证券的银行,说明准备金存款账户上已增加30万元就行了。因此,中央银行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是因为运用这种政策手段有比用其他手段更多的优点。例如,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则只要少量地买进或卖出政府证券;如果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只要买进或卖出大量政府证券即可。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很灵活,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证券为卖出证券,有可能立即就使增加货币供给变为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地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即使有时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这是贴现政策和改变法定准备率政策所不可能有的长处。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还表现在这一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例如,一旦买进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大体上按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www.daowen.com)

货币政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外,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如在衰退时期,鼓励银行扩大贷款;在通货膨胀时期,劝银行不要任意扩大信用。道义劝告往往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道义劝告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因而并不是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延伸阅读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的干预方式,其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中央银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当地时间2020年3月23日早上,美联储宣布,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对社会各界造成巨大困难,美联储宣布广泛采取新措施来支持经济,包括开放式的资产购买、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便利规模,也就是所谓的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称,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日和定期回购利率报价利率将重设为零。为确保市场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抵押支持优债券)。

与此同时,美联储将开始为家庭、小企业和主要雇主提供前所未有的信贷支持。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将面临严重的混乱,这一点已经变得很明显”。

美联储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他们将致力于使用各种工具来支持美国工人、企业和美国经济。“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对美国和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困难。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照顾那些受感染的人,并限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尽管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的经济显然将面临严重的混乱。我们必须在公共和私营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限制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并在短暂的中断后促进经济迅速复苏。”

(资料来源:腾讯网,2020-03-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