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乡村旅游,需重视主客平衡

发展乡村旅游,需重视主客平衡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辉强调,目前诸多政策都聚焦乡村,但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乡村旅游必须转型。邓辉强调,乡村首先是生活的家园,其次才是旅游的乐园,发展乡村旅游需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要将规划思路从过去的“游客为主”转变为“主客并重”。邓辉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各地在进行规划时务必结合实际情况,谨慎决策。

发展乡村旅游,需重视主客平衡

乡村是什么?在武汉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微峰会上,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邓辉教授指出,要想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对乡村有清晰的认知:“乡村是一种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和生态空间,最重要的属性是‘生活空间’。单纯从游客角度出发的乡村旅游建设,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

2016年12月28日中国(袁家村)乡村旅游高峰论坛发布《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占全国旅游者的三分之一,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将达到近30亿人次。邓辉强调,目前诸多政策都聚焦乡村,但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乡村旅游必须转型。

邓辉强调,乡村首先是生活的家园,其次才是旅游的乐园,发展乡村旅游需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要将规划思路从过去的“游客为主”转变为“主客并重”。“如今的游客需求已从观光休闲逐步往生活体验方面倾斜,现在发展旅游的乡村需要着重强调生活体验,营造出一种让人们愿意留下来感受乡土风情的空间景域,让他们能真正从城市中走出来,回归乡野,实现旅游移居生活。而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当地村民,若乡村是一个空壳,那么游客所追求的空间景域又如何实现?”邓辉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各地在进行规划时务必结合实际情况,谨慎决策。(www.daowen.com)

同时,邓辉表示,乡村旅游还需进行形态转变,即从单一粗放式形态转变为复合精致的形态:“就算是单一的农家乐、庄园等乡村旅游初级形态,也可以通过多种要素集成的方式完善细节,使乡村旅游体验更加精致化,增强游客体验感。”

(《长江日报》2017年7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