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进机械缫丝工业的历史:从上海到无锡的发展足迹

走进机械缫丝工业的历史:从上海到无锡的发展足迹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62年,上海始设纺丝局,随即东南一带机械缫丝蓬勃展开。至1895年,上海相继建立了5家机械缫丝厂,每厂有丝车200—300台。永利丝厂为江苏最早的机械缫丝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无锡地区机械缫丝紧紧追赶,至1934年无锡地区有机械缫厂35家,超过了上海的23家。周舜卿,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的创办人,1904年在无锡周新镇创办裕昌丝厂。孙鹤卿、程炳若,无锡乾甡丝厂的创办人。

走进机械缫丝工业的历史:从上海到无锡的发展足迹

19世纪6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我国社会生产还处于封建状态。随着我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冲破了我国犹如堤坝的小生产方式。有着广泛的悠久历史的中国丝绸手工业,在西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推动下,丝绸界的有识之士较早地提倡机器工业,进而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丝绸工业,且以机械缫丝为先河的情景。1862年,上海始设纺丝局,随即东南一带机械缫丝蓬勃展开。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首先在其家乡南海县,采用法式制丝设备,开设了继昌隆缫丝厂,有工人600—700人,出丝质量较好,行销海外。上海民族资本不甘居后,黄佐卿于1881年在上海苏州河岸投资白银10万两,开办公和永机械缫丝厂,由于法国等国订购厂丝踊跃,1887年后丝车由最初的100余台扩大到900台。至1895年,上海相继建立了5家机械缫丝厂,每厂有丝车200—300台。江苏为丝绸生产重心区,又有无锡蚕丝区和苏州丝织区鼎足,机器丝绸业最早在这两区产生。1894年,扬州盐商李雄之集资15万元,在镇江牌湾建立永利丝厂,其生产模式均仿照上海丝厂,在上海招聘管理技术人员及女工,原料取自无锡,日产生丝100—150斤。永利丝厂为江苏最早的机械缫丝工厂。1895年,盐商尹汉台集资15万元创办大纶丝厂,有缫丝车200台,日产生丝140斤,至1896年镇江又先后开办丹徒大纶、萃纶、富成、余记等4家缫丝厂。与此同时,1895年苏州的苏经丝厂创设,该厂为官督商办,采用意大利直缫式丝车,有208台,工人500余人,并聘请意大利人皮杜纳为工程师,每年酬银2200两,汪存志任经理。1897年,丝车增至336台,工人800余人。同年,华商集资开设恒利丝厂。1900年,杨奎侯与意大利合作开设延昌永丝厂。苏州三家丝厂共有缫车736台,年产厂丝1200关担,产品销往欧美,但多系经营不善,颇为亏蚀。到1906年后,生丝质量提高,生产渐有起色,年产厂丝1200关担(72600公斤)。

上海、广东、苏州等处机械缫丝厂相继创办后,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生丝输出量中,机械厂丝凌驾土丝之上,机械缫丝以上海为主,徐徐向西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无锡地区机械缫丝紧紧追赶,至1934年无锡地区有机械缫厂35家,超过了上海的23家。详见下表:

表6-13 沪苏浙机械缫丝厂发展概况表

江苏丝绸业中机械缫丝厂虽首先在镇江及苏州出现,但近代机械缫丝并未在镇江、苏州推开,反而无锡地区的机械缫丝工业蒸蒸日上。这不仅因为无锡蚕茧产量高,茧质好,还因为无锡有一批远见卓识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

周舜卿,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的创办人,1904年在无锡周新镇创办裕昌丝厂。周舜卿1851年出生于无锡县东南乡东埄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太平天国时期,家道中落,13岁与族叔去上海学徒。当时上海市场已被外国资本占领。周舜卿为今后之出头,利用业余时间进夜校学习英语。后在与洋商接触中认识了英国商人帅初,很受其器重,被委任为震昌五金煤铁号经理,专门为英洋行销售钢铁器材。三年后帅初病亡,其子在料理遗产时,除取回震昌号历年盈余银3万两外,其余资产悉数赠予周舜卿。以后,周舜卿除继续经营铁号为英商代销钢铁器材外,又在家乡东埄开设升昌茧行,专门为怡和洋行收购蚕茧,带有买办性质的丝绸商业资本活动曾遭时人非议。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周舜卿已成为全国工商业资本家中少有的百万富翁之一,他拥有的资本已达震昌铁号原投资银5000的200倍。这段时间,他的投资兴趣主要在商业。至于周舜卿转而投资工业的契机是在1902年前后,当时丝市不振,怡和洋行见无利可图,借口茧质不好拒绝收受东埄茧行所收蚕茧。周舜卿仔细盘估市场行情,认为丝市不振只是暂时现象,为了及时处理蚕茧,力保自己资金不受损失,向上海华纶丝厂购买旧丝车96台,安装在裕昌祥茧行楼上,雇人自缫自销。开工后适值丝市回升,大获利润,第二年继续开工生产,然而不幸茧行失火,丝车被烧毁,但周舜卿却从此中探出经营丝厂的图利之道。1904年,周舜卿鉴于近前被迫制丝经验和蚕茧原料充足,出资银5万两,购买丝车98台,建筑厂房,正式开设裕昌丝厂,这是无锡机械缫丝工业之滥觞。

周舜卿顺利地兴办裕昌丝厂,除了上述因素外,还与他亦官亦商有关。当时在内地办厂,不是一般商人可以随便办到的。湖北官丝局的创办人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杨宗溓、杨宗瀚兄弟是官僚,才创办了江苏最早的纱厂无锡业勤纱厂;即使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无锡宝兴面粉厂时,也得到官僚朱仲甫的投资与帮助。周舜卿在资力雄厚以后,也想谋取政治地位和政治庇护。1903年前后,他挟资走皇亲权贵庆亲王奕劻的门路,捐得一个候补道的官衔。他还与奕劻的儿子,商部尚书载振直接交往。1905年,清政府派亲贵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载振被派往日本,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顾问的职衔,并由清廷特赏二品顶戴,充当随员,回国后与有关人士联名发起筹组上海商学会(全国总商会前身),并出任主持人。接着又在无锡成立锡金商会和锡金农会,都出任第一届会长。以后,又是清政府资政院议员,可谓集官、绅、商于一身。所以裕昌丝厂的门口砌有凿“奏办”两个大字的砖额,以示裕昌丝厂与其他厂家的不同。

孙鹤卿、程炳若,无锡乾甡丝厂的创办人。该厂创于1909年。当时孙鹤卿在信城银行会计,在该行主任协助下,于东梁溪路一片荒滩上投资建丝厂,时有丝车208台。开工后,由于孙鹤卿不谙经营,利润平平。1914年,程炳若到厂才有所发展。程炳若毕业于南洋公学中院,23岁时在翼中女校任英文教师,本想投考南洋公学继续深造,然孙鹤卿此时正在为丝厂前途物色人才,于是劝程炳若弃文从商。程炳若有文化,有见识,有抱负。他进厂后,刻苦学习,从选茧、剥茧、整理茧,到生丝成件出厂止,各道工序仔细观察学习,很快熟悉了缫丝生产全过程,不久就能代表孙鹤卿进行内部管理。程炳若并不满足。当新茧登场、干茧上栈时,他常跑茧栈察看,掌握各路茧质茧价,在进茧时就能择优而得。在销售方面,他懂英文,能得到外销生丝的第一手市况行情,在售丝上占便宜。有一事例很能说明:当年,无锡几大丝厂老板,如孙鹤卿、许稻荪等,都是当地乡绅,平日酬酢说公事,多半坐灯船闲聊,上海每天有丝市信件来,就往口袋里一放,无暇拆看。而程炳若每件必专心拆看,从中分析市况。程炳若的勤奋好学,经营敏捷,使乾甡丝厂获利甚丰,深得孙鹤卿的赏识。1917年,孙鹤卿正式聘用程炳若担任经理。他任经理后,为了打出乾甡丝厂牌子,创名牌生丝,绞尽脑汁。适逢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丝价暴涨,程炳若瞅准时机,在上海购得3个跳舞女郎旧照片一张,便以此作为乾甡丝厂的商标,一炮打响,“三跳舞”牌生丝畅销欧美,颇负盛誉。国际市场上赞誉永泰的“金双鹿”、乾甡的“三跳舞”、信昌的“厂图”生丝为华丝之杰。乾甡丝厂在程炳若直接管理下,生产蒸蒸日上,成为无锡机械缫丝行业中的佼佼者。

许稻荪,无锡振艺丝厂的创办人,该厂创于1910年。许稻荪系常州横林人,早年在家乡入私塾3年,颇通文墨。1887年,上海黄佐卿到无锡、常州一带收茧,结识了许稻荪的叔父许梦影。在许梦影的推荐下,许稻荪进入黄佐卿的公和永茧行,拜黄佐卿为师,担任黄佐卿的私人账房。许稻荪工作踏实积极,深得黄佐卿信任,后因与黄佐卿的婢女有染而离开。许稻荪在沪期间,认识了同乡人丁汝霖,关系密切。丁汝霖在法国的仁余洋行谋事,颇得洋人欢心,从西崽升为通事,更升为大班助手。仁余洋行专营法商厂丝出口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行法国人回国参战,不幸战死。丁汝霖遂经营丝厂,创丝牌“蚕医”和“双鱼”。许稻荪见同乡丁汝霖经营丝厂获利颇丰,也想试试,在丁汝霖帮助下筹集资银5000两,并在苏州灯草桥租赁到一家丝厂,有丝车160台,商标就使用“蚕医”和“双鱼”。由于丁汝霖的帮助,许稻荪熟悉了不少洋行中人,所以推销很顺利,经营两三年颇有利赀。不久,丝市看涨,许稻荪深感租赁经营终非长久之计,而且苏州丝厂范围小,难以发展,遂考虑自办丝厂。但建厂得有几个条件,一要交通便利,二要原料集中,三要金融易筹措,四要地方势力协助,衡量江、浙、沪、苏、锡、常,无锡乃最理想之地。

外乡人打入无锡办丝厂谈何容易,但许稻荪不为所惧。他有意结识无锡最大绅士薛南溟。许稻荪的温文尔雅,出言不俗,很少市侩,颇得薛南溟好感,答应帮助建丝厂。其间虽有一番曲折,但振艺丝厂终于于1910年建成,设坐缫车820台,不仅为无锡,亦为全国拥车最多、规模最大的机械缫丝厂,名噪当时丝绸界。许稻荪创办振艺丝厂后,不再租用丁汝霖的“蚕医”“双鱼”商标。当时欧美丝市正旺,许稻荪针对欧美市场注意纤度正确、偏差小、条纹匀、光泽适度等要求,创下名牌“苍头鹰”厂丝,深受外商欢迎,业务一年比一年好,获利甚巨,短短十年,成为缫业中佼佼者。

薛南溟,永泰丝厂的创办人,该厂创立于1896年,初于上海,后迁至无锡。在近代中国机械缫丝工业中,无锡的缫丝工业素负盛名,在无锡丝厂中,永泰丝厂是个中翘楚,薛南溟执无锡缫丝业之牛耳,占有举足轻重地位,他所创立的“金双鹿”牌生丝,驰誉海内外,经久不衰。

薛南溟父亲薛福成,曾长期供职于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并被称为古文四大弟子之一。亦曾奉召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成为清王朝的显贵名臣。他用多年所得在家乡陆续购置田产6000多亩,成为无锡首屈一指的官僚地主。此外,他在无锡城中,以及上海南京路、河南路一带拥有大量房产。薛南溟系薛福成长子,中过举人,依靠其父的荫庇入李鸿章幕府,后以候补知县衔任天津县、道、府三署发审员,专门办理华洋讼事。但不久似觉此差油水不大,乘其父亡故奔丧之际,辞职回家,过起绅士生活。薛南溟回锡后主要收入是田租和房租,后代理意大利洋行收茧。1892年以前,他在无锡四乡投资开设茧行,收茧运往上海,售予洋行或华洋丝厂。1896年,在上海开设永泰丝厂并扩增无锡茧行。这样,奠定了他左右无锡茧丝业的地位。以后,他又投资耀明电灯公司、豫康纱厂、庆丰纱厂,担任董事和常务董事等职,由官僚地主转为与荣敬宗(申新系统)、唐星海(庆丰系统)、杨藕芳、杨艺芳(业勤、广勤系统)并列的无锡早期民族资本家。

永泰丝厂是1896年薛南溟与周舜卿合伙投资在上海七浦路创立的。始有意大利坐缫式缫车320台,工人300余人,后陆续增加到丝车532台,资金为规银5万两,由薛南溟自任经理。永泰丝厂自建立至立足,几经坎坷。1897年,薛南溟为保证永泰丝厂原料,盲目在家乡增设茧行,致使资金周转失灵,大股东周舜卿大失所望,无意继续参与,退出合伙,由薛氏独资经营。1897—1903年间,薛南溟曾几次将厂出租或请他人出面经营,先委托表弟华用舟经营,后又请孙子钦出面经营并任经理。1903年,是永泰丝厂危机重重的年代。当时气候不宜,茧质差次,薛南溟想做投机生意,便利用自己的十几家茧行,乘机抑价大量收购鲜茧,烘干后以次充好,装运上海图谋暴利。企料此次薛南溟失算,国际丝市不振,洋商无意收购,薛南溟实为尴尬,他除将一部分蚕茧拨归永泰丝厂自缫外,大部分蚕茧只好减价出售,结果损失惨重,几乎破产。薛南溟不得不求助于兄弟薛慈明,将其父所遗上海几处房地产作价转让于薛慈明,才渡过危机。薛南溟经此打击,并不气馁,反而及时醒悟过来,觉得办丝厂需要有一位行家里手主持事务。经人推荐,他毅然聘请上海华纶丝厂总管、浙江海宁人徐锦荣任经理,全权处理永泰丝厂一切事务。

永泰丝厂由徐锦荣主事后,开创了永泰的新局面。徐锦荣一上任,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创名牌厂丝。永泰原商标“月兔”“地球”“天坛”均属低档厂丝。徐锦荣为创立高级厂丝“金双鹿”“银双鹿”商标采取两条措施:第一,采用好茧和牺牲缫折,以保证质量。如无锡的“莲子种”,浙江萧山的“余杭种”中最好的头号茧,需三百七八十斤(司马秤)干茧缫制一担,二号茧则需四百三五十斤。每季收购的原料仅约15%缫制“金双鹿”,15%—25%缫制“银双鹿”。第二,加强质量管理。对质量问题,徐锦荣一丝不苟,“金双鹿”的细度达八至十分,他若发现成品不够标准,轻则当面训斥,重则解雇开除。在“金双鹿”打牌子的四五年间,被解雇的工人及自动退职的职员达1600余人,足见徐锦荣的严厉,工人背后称他为“活阎王”。(www.daowen.com)

但正因如此,永泰丝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创出了中国又一块厂丝名牌。“金、银双鹿”甲级厂丝,誉满海外,与上海信昌丝厂的“厂图”牌、瑞纶丝厂的“铁锚”牌,苏州苏经丝厂的“丰人”牌并称为华丝的四大名牌。

“金双鹿”厂丝创立后,永泰丝厂业务转好,年年盈余,薛南溟对徐锦荣更为器重,并意欲扩大生产规模。1912年,无锡西门的锡经丝厂因厂主经营不善而关闭,薛南溟执意租赁下来,改名为锦记丝厂,时有丝车180台,商标同永泰相同。开工一年获利30000两,遂将该厂买下,增车至260台,后扩至410台,由徐锦荣任总经理。1918年,薛南溟出银52000两买进无锡的隆昌丝厂,丝车有250台,租给他人,专收车租,每台租金高达规银4两。同年,薛氏出资50000两,于无锡亭子桥建造永盛丝厂,有丝车276台。1920年,薛氏又出资48000两建造永吉丝厂,有丝车240台。至此,薛南溟拥有永泰、锦记、隆昌、永盛、永吉5家丝厂,除一家在上海外,其余均在无锡,丝车总数1814台,成为近代中国拥有丝厂、丝车最多的缫丝系统。

1926年,上海永泰丝厂与他人所订30年土地契约届满,薛南溟考虑将厂迁回无锡。因为无锡是丝茧集中地区之一,且薛南溟在无锡拥有4家丝厂、14家茧行,各方呼应灵便;丝厂女工来源广,工资比上海低;丝厂需用之水方面,无锡河水比上海自来水水质纯清,而且不需支付水费;工人住址离厂近,上班方便,出勤率高。所以,薛氏花费15万元将永泰丝厂迁至无锡。

永泰丝厂迁至无锡后,徐锦荣退休,由薛南溟的三子,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铁路管理系的薛寿萱主持丝厂业务。由于薛寿萱直接学习过西方现代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比其父及徐锦荣略高一筹,且雄心勃勃,锐意改革,使薛氏缫丝系统及产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独树于中国机械缫丝界。

无锡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现代机械缫丝企业,推动了江苏乃至全国丝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拓,功不可没。自1904年无锡第一家缫丝厂裕昌丝厂建立,到1918年左右,无锡丝厂发展到11家,丝车3620台,年产厂丝7700市担,年产值563万两白银,呈蒸蒸日上局面(详见下表)。

表6-14 1918年无锡丝厂情况

无锡是江苏现代缫丝工业的主要地区,其现代缫丝工业的兴办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江浙沪总体而言,近代中国这一区域缫丝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呈衰弱状态。但是,无锡现代缫丝工业却异军突起,在1904年至1919年期间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

1904年至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无锡共建缫丝厂8个,平均每年建0.8个丝厂;1914年7月至1918年战争期间,建厂2个,平均每年建厂不到0.45个;1919年至1930年战后建厂40个,平均每年建厂3.33个。战时的年平均建厂数只有战前的62.5%和战后的3.74%,呈“U”字形发展趋势。战争期间,无锡仍然继续建厂,除了与无锡地理环境优越,是蚕茧集散地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战时白厂丝输出仍有增长有直接关系。例如,1913年至1918年间,上海口岸输出的白厂丝由22 913担上升为29 333担,增长了33.85%。在此期间,无锡丝厂由6个增加到10个,增长了40%。当时无锡产的白厂丝均从上海口岸输出,可见,战时无锡丝厂数和输出白厂丝数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另外,商品经济规律的优胜劣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资本主义使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中国丝绸业在现代工业强力冲击波下,也被纳入了世界经济范畴,封建落后的手工缫制的土丝被机制厂丝排斥,个体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排斥。沪、锡两地机械缫丝兴起后,土丝生产便急剧衰落,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基本消灭。1878年,无锡土丝为1380担,占同年苏州、常州、镇江三府土丝总产量的38.84%;1879年,无锡土丝增加到1536.40担,占上述三府同年总产量的39.11%,无锡土丝产量名列全省前茅。1917年,无锡土丝几乎绝迹,家庭手工式的手工缫丝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竞争,仅几个回合就全军覆灭,这是正常现象。

然而,白厂丝输出的增加,并没有给华丝厂家带来更多好处。在战时,除1915年白厂丝价格稍有下跌外,1916年至1918年均略有上升,但丝厂仍亏损。主要原因是运输费、保险费上涨,白银增值,成本增加。例如,华丝输出的保险费、运输费由原来的每担40两猛增至1917年的150两,近乎4倍,煤价也上涨了3倍多。虽然国外生丝价格有所上涨,但华丝出口以白银计价,白银增值使华丝实际价格上升幅度很少。因此,生产成本增加,厂家收入甚微,江苏各地丝厂亏损累累,仅1917年就亏损达百余万两(详见下表)。

表6-15 1913—1918年银行美汇和华丝出口价格

江苏现代机械缫丝业,自1895年首创苏州的苏经丝厂起,至1919年共建16家丝厂,分布在苏州3家、镇江2家,无锡11家。这16家缫丝厂奠定了江苏现代缫丝工业的基础,为江苏丝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