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能力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技术能力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洋等以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的视角,从企业组织边界、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拓展三个方面考察了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的途径。科斯认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的拓展。结果发现,企业已有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创业企业本身具有规模较小、资源禀赋不足的先天劣势,要想立足于市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势必要依赖企业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达到提升创新绩效的目的。

技术能力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企业能力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而获得的。于晓宇(2013)发现,创业企业个体与组织层面的学习行为对创新能力有正面影响。根据经验直接来源于焦点企业,还是间接从其他企业获得这一最基本的划分维度,可以将组织学习分为经验学习和借鉴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经验学习是指企业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取知识,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实验室学习、数学分析和组织实践等。借鉴学习是指企业对另外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实践(尤其是技术)等进行学习,通常是从二手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咨询、会议和贸易展等渠道获取信息等。经验学习帮助企业进行基于内部网络的知识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新的知识进行吸收、利用以改进技术或产品,达到创新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过程会使企业一直处于追赶行业领头羊的囧境,达不到真正成为行业领导者的目标。如果企业善于结合经验学习和借鉴学习两种方式,企业一方面不断积累内部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合作者或者行业领导者的产品和服务前沿知识,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异质性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尤其是对创业企业而言,所需信息更加具体和细化[12]。为获得复杂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知识,企业需要与外界有更多的合作。网络由个人之间的网络联系并通过个人的联系向企业之间的联系扩散组成,这些联系可以帮助和加速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避免企业间重复的研发活动,进而降低创新成本。同时,网络之间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把互补的观点、技术和资本有效组织起来,把不同的创意和想法结合起来,可以获得知识创新。刘洋等(2013)以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的视角,从企业组织边界、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拓展三个方面考察了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的途径。关于企业边界拓展,科斯(1937)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用图示的方法解释了企业如何通过不断降低内部交易费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扩大企业的组织边界。企业不仅可以在同行业内拓展企业的边界,也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拓展组织边界。组织边界的拓展可以使企业获得互补性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扩大企业内部的网络边界,构建社区,进行交互式学习,进而从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跨组织边界研发网络中学习以获取和创造知识。关于企业地理边界的拓展,主要表现为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兼并、合作以及在海外设立分支研发机构等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和引入优质的全球人力资本帮助企业获取新市场(跨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技术知识以及获取其他来源的知识,实现对知识宽度和深度的拓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交流和协调成本。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帮助企业实现了远程协作。科斯(1937)认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的拓展。

技术能力一方面来自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拓展技术网络的方式获得。中国的企业在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走出去”的战略,逐渐增加对外的投资。一部分投资用于在外企业分支的运营和发展,直接参与国外的市场竞争,另一部分投资用于在外的研发分支机构中,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进行研发。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下属阿里研究院(AliResearch)与美国顶尖研究机构保持合作,利用美国发达的科技和专有性人力资本进行产品、服务的研发。[13](www.daowen.com)

企业创新能力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而获得的。学习新知识固然重要,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自身知识存量更加重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得益于企业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学习的结合,经验学习帮助企业进行基于内部网络的知识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新的知识进行吸收、利用以改进技术或产品,达到创新的结果。Dutrenit(2004)对企业通过创新进行追赶的模型提出了“知识基”的概念。刘洋等(2013)把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过程分为构建必要知识基阶段、转型阶段和构建战略能力阶段。“知识基”指的就是企业通过引进或者学习更前沿知识实现超越之前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存量,是通过“干中学”不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知识存量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的努力不断向前推进的。一直以来,关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学界都有激烈的争论。有的主张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有的认为技术引进是成本较低的有效的技术变迁方式。熊彼特(1934)的“创造性毁灭”创新理论是对企业内生增长理论的阐述。这种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特征是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作为研究重心。李光泗和沈坤荣(2011)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内生增长模型。结果发现,企业已有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在长期的自主创新过程中逐渐积累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创业企业虽然规模小且处于初创阶段,却具有显著的高技术、知识含量特征,这种特征和优势并不会一直保持下去。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给不同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创业企业本身具有规模较小、资源禀赋不足的先天劣势,要想立足于市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势必要依赖企业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达到提升创新绩效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