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析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基于一般生产函数法

解析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基于一般生产函数法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分析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解释经济增长还会有余值,因此,还需研究剩余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同时表明,经济增长既受自身的基本经济要素的影响,也受市场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等经济环境变量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时,本文基于一般生产函数法进行相关分析。

解析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基于一般生产函数法

以上分析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解释经济增长还会有余值(剩余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还需研究剩余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同时表明,经济增长既受自身的基本经济要素的影响,也受市场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等经济环境变量的影响。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梳理也可以看出,基于前沿生产率分析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够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前沿和技术效率,从而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且能提供更多生产者的信息;由于经济增长变量隐含在效率测算中,没有明确给出所测得的综合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索洛余值法既能较易测出技术创新(余值),也能比较容易测出要素(资本、劳动等)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时,本文基于一般生产函数法(索洛余值法)进行相关分析。虽然也有文献将要素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但是分析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少能将基本影响之外的经济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统计检验;第二,缺少对效率异质性是否存在的检验(只有各省间的要素效率存在明显不同时,才可以引入影响因素对其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各省间的要素效率相同,就不能研究效率不同的原因,因而不需引入影响因素);第三,对效率异质性的影响因素设成了缺少随机残差项的线性函数,其实由于模型中可能存在被忽略因素的影响、模型函数形式设定的误差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因而效率异质性的影响因素设成含有随机残差项的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才是合理的设法。第四,缺少对效率异质性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评价(只有对影响因素作用的效果给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知道影响因素选择的是否合理)。其实,适合在回归模型中对效率(截距与斜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是多层统计模型(王济川,2008;Goldstein,2011刘殿国,2016,2017)。另外,Rodrik 等(2004)认为,深化经济增长动力问题研究不应局限于某一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论证,更应开展综合分析;李富强等(2008)也强调开展综合分析的必要性。因此,在高质量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中也应该综合分析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综合作用的效果。基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适合分析异质性问题的多层统计模型,结合变系数生产函数的特征,将经济增长的要素及其效率的综合性影响因素整合在同一模型中,构建效率型经济增长模型,给出适合分析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法,给出了效率是否存在异质性的检验,对效率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合理的设法,对效率异质性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给出了合适的评价方法;基于中国(包括区域与产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综合性因素(场化进程、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包括区域与产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异质性的影响,并针对作用程度提出了可行有效的政策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