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移动社交商务发展趋势

探究移动社交商务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商务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移动社交商务。移动设备本身业已存在的短信商业模式因为智能化的增加而出现了创新。该服务结合了博客与短信的双重功能,对脸谱等社交网络造成了新的冲击,成为社交和移动商务发展的新热点。很多学者和专家把推特定义为结合博客和手机短信两者的共同特点而形成的一个网络社交工具,并称其为微博。

探究移动社交商务发展趋势

社交商务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移动社交商务。协作消费、协作服务和团购等社交商务除了正在通过移动设备界面吸引用户外,还结合移动设备能够提供地理定位信息的特点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移动设备本身业已存在的短信商业模式因为智能化的增加而出现了创新

手机短信服务早已是亚洲和欧洲电信商的最主要运营收入来源之一。尽管在北美因为互联网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短信业务并没有发展到类似的规模,但随着智能手机在北美的流行,互联网推特(Twitter)服务悄然而起。该服务结合了博客与短信的双重功能,对脸谱等社交网络造成了新的冲击,成为社交和移动商务发展的新热点

推特的出现既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2004年被谷歌收购的Blogger.com的创建人之一威廉姆斯离开了谷歌开始重新创业。起初,他和朋友诺亚·格拉斯(Noah Glass)创建了一个名为Odeo的播客网站,该网站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方便的博客服务让用户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软件,只需通过电话就可以制作自己的播客节目。但是由于苹果等大公司的竞争压力,尽管Odeo很快推出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公司的前景仍然堪忧。为了扭转局面,公司内部开始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研究如何推出新产品来改变公司的战略方向。

在2006年的一次讨论会上,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提出了推特(Twitter)的想法。从小在圣路易斯市长大的多尔西一直对交通调度系统很感兴趣。他曾经为很多出租车公司编写出租车的调度软件。他提出开发一项基于智能手机的类似调度系统的服务,使得一个人可以随时向他的朋友更新他目前的状态。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因为手机短信有最多140个字符的限制,所以推特的每一条信息(Tweet)的长度也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推特这个名字起得有声有色,英文里推特的意思是“时而发出的无关紧要的短信”或者是“清脆的鸟叫”,这与推特服务的初衷非常吻合。

两个星期后,推特的最初版本被开发出来并开始在公司内部试用。推特的设计围绕着“关注”(Follow)这个概念展开。当一个用户打算关注推特上的另一个用户时,那个用户所发布的消息就会按照时间顺序全部出现在该用户自己的推特主页上。假设一个用户关注了好几个人,那么所有这些人发的消息会按时间顺序一起出现在该用户的主页上。因为对普通美国人而言,短信并不是一个很熟悉的概念,但是博客却为大众所周知,所以推特首先引起了博客圈的重视,并且渐渐开始四处传播。2006年7月,专门评论科技进展的推特账户开播。2007年3月,推特获得最佳博客奖,并被各大媒体报道,使得推特的用户接近8万,到年底达到120万。2008年1月,由于推特用户的指数增长,在乔布斯的苹果新产品发布会期间,推特的服务器因为过于拥挤出现了服务中断。这时推特已经从Odeo分离出来,并获得了Union Square Ventures 500万美元的投资,多尔西任执行总裁。

经过全面的技术更新,推特开始了新一轮飞速发展,增长速度达到每天增加5000~10000新用户。截至2008年年底,推特已经拥有500万用户,并获得了2.2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注资。2009年3月,推特每天的新用户数量增加到10万,年底用户总数达到6千万。2011年4月,用户总量达到2亿,其中经常使用的用户达到1亿。

在用户数目不断增加的同时,推特也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更新和提高其服务功能,比如用户可以直接给关注自己的用户发信息,用@加上用户名来回信息,以及将自己关注的人的信息通过RT加上@转发给自己的关注者等。这种让用户来决定服务的理念一直贯穿于推特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用“#”号作为前缀来标明流行趋势的功能。

2007年8月23号,推特用户克里斯·梅西纳(Chris Messina)在推特上发出了一个消息建议将“#”号放在信息里一个词前面来代表一个群体讨论话题。这个建议逐渐被用户所采用。10月,加州的一个推特用户内特·瑞特(Nate Ritter)在他的消息中用“#sandiegofire”来不断报告加州圣地亚哥森林大火的发展情况,由于很多人的关注,用“#”号作为标签前缀来标注一个重要话题的方式被更多的推特用户使用。2009年,伊朗大选的抗议事件在世界各国的推特用户中广泛传播。推特公司利用这一事件带来的机会在2009年7月1日正式将这一方式推荐给世界各地所有推特用户,而且将所有带“#”号的话题自动转换为可搜索的超文本,这样就方便了用户查询同一话题。2010年,推特又推出了流行趋势服务,将被查询和使用最多的带“#”号的关键词在公司网站的主页上列出,这样每一推特用户都可以知道目前最流行的话题是什么。有不少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对推特的内容进行过研究。圣安东尼奥的一个市场调查公司在2009年8月的两个星期时间里,收集了推特上2000多条信息并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这些信息可以分为六大类,其中用户个人的状态更新或者无意义的说辞40%,用户之间的对话38%,价值观的传播9%,自我营销6%,垃圾信息4%,新闻4%[84]。

推特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找可以创造利润的渠道。2009年推特跟谷歌和微软达成一项一年半的协议,允许这两个公司的索引擎索引推特的所有信息,这项交易使推特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收益。2010年4月,推特推出了用户消息促销和流行趋势促销两项广告服务。用户消息促销是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在其收到的消息中插播广告,这一服务跟谷歌的根据用户的谷歌电子邮件内容插入广告异曲同工。流行趋势促销则是在网页的流行趋势的栏目里添加一些广告类的流行趋势关键词,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相关的广告消息。可口可乐迪士尼成为最先使用这两项广告服务的公司。

很多学者和专家把推特定义为结合博客和手机短信两者的共同特点而形成的一个网络社交工具,并称其为微博(Micro-Blog)。推特的初衷是让人们与朋友分享他们正在做什么。不过随着推特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推特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并且在不断分化,出现了超级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区别。比如普通用户把推特作为分享他们动态的工具,商业组织把推特作为宣传产品的渠道,公益组织通过推特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名人通过推特来进一步营销自己,很多社会活动人士通过推特来组织活动,甚至发动政治运动。包括商业和公益组织,以及名人和社会活动人士在内的超级用户的出现使得推特的功能和用途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信息在用户之间的流动不再是随机均匀分布。从超级用户流向普通用户的信息逐渐增多,从普通用户流向超级用户的信息相对很少,总的用户信息流动分布以幂次法则(Power Law)的形式出现,这其实是传统媒体里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

当信息在推特中传播时,被跟随者并不了解那些跟随者,也不一定是后者的朋友,所以两者的相互关注度是不对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特并不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而更像是一个信息网络(Information Network)。推特的使用者主要通过推特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从推特获得这些信息要比从其他渠道获得的速度快得多。事实上,在获取信息的速度方面,推特可能是信息传播的终结模式。

推特在北美的流行引来了国际市场的众多模仿者。中国的新浪网在2009年8月推出的新浪微博业务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截止到2012年年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超过5亿,用户遍及中国全球华人社区,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一亿条。新浪微博的流行引起了其竞争对手——以提供QQ短信服务并借此称霸中国网络通信市场的腾讯的关注。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启动,2011年1月腾讯推出了将短信交流、聊天、语音、视频、广播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腾讯微信服务。通过已有的通信平台,腾讯微信迅速传播。2014年8月,腾讯微信用户达到4.38亿,成为新浪微博的强劲对手。

[1]哈桑在斯坦福读计算机研究生时编写了一个软件帮助人们管理邮件列表的服务eGroups.com。该服务在2000年被雅虎以4.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桑从这笔钱里拿出一部分投入到谷歌公司,使得佩奇和布林在与风投资金的谈判中得以保留更多的公司股权。因为这一原因,佩奇和布林给了他不少谷歌的股份。2004年谷歌上市后,他因此获得大量财富。他随后在2006年创立了Willow Garage公司,招募了一大批科研精英,用自己的资本以每年2千万美元的投入,资助机器人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开发出后来被各种机器人所使用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

[2]通俗地讲,关于一篇文章,用计算机来总结出的再好的概括可能也不如让一个人来读这篇文章,然后给这篇文章来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的更精练的描述就是指向该网页的超文本链接上的文字。

[3]谷歌创业者的遭遇在信息技术领域曾经反复出现。1877年只有三个人的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哈伯德曾经试图把他女婿贝尔创立的公司以及电话专利以10万美元卖给当时垄断美国电报业务的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结果后者认为电话业务不会成为主流而拒绝购买。

[4]雅虎的总裁来自传统媒体,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缺乏深刻理解,所以做出了将雅虎发展成为一个媒体公司的决定。这导致雅虎放弃了科技公司的定位,将资金花在了品牌建设上。尽管当时雅虎的雇员高达几千人,雅虎原来负责搜索引擎的小组只有6个人。这一战略性错误导致了雅虎一路衰落。

[5]比如英文里“dog”与“puppy”分别是狗和小狗的意思,两个词都指向狗这种动物。而“boiling water”和“hot”分别是烧水和热的意思,两者高度相关。但是“hot dog”则不是烧狗的意思,而是与“food”(食品)以及“baseball game”(棒球赛)相关联的一种食品。

[6]比如当一个用户使用搜索关键词“Houston Baker”时,谷歌的算法发现这两个词既可以指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一糕点店,又可以是范德比尔大学的一位著名的英语文学教授的名字。于是谷歌的搜索引擎继续分析通过用户的计算机的网络地址获得的用户的地理位置。如果用户是在休士顿,谷歌会将休斯敦市的糕点店信息作为第一个结果返回。如果是在波士顿的用户,谷歌则会将那位大学教授的信息作为第一个结果返回。

[7]辛格尔在2006年被谷歌授予谷歌资深研究员(Google Fellow)称号和百万奖金,是谷歌的核心工程师之一。

[8]梅耶尔是谷歌第一个女工程师,后来成为谷歌高管之一。2012年从谷歌辞职,成为雅虎总裁。

[9]伊朗裔的卡曼加尔从斯坦福生物学本科毕业后,放弃医学院的预科学习,来到刚成立不久的谷歌求职。起先负责撰写谷歌的商业计划,后来负责产品设计。2010年成为谷歌控股的YouTube的总裁。

[10]格罗斯的广告竞标是受电话黄页的启发。美国的电话黄页上经常在商家的电话信息正文中插入各种广告,付费最高的商家可以把广告插入到黄页上的最优位置。于是他设想商家也可以把广告信息穿插到搜索引擎的显示结果中。为了让商家相互竞争最好的显示位置,他把竞价机制引入进来,通过拍卖不同显示位置的方式,根据商家愿意付出的价格来在相应的位置显示他们的广告信息。比如当用户使用格罗斯的搜索引擎Goto.com来搜索某一款戴尔电脑时,可能有几十家网店出售这一款电脑,于是感兴趣的商家可以通过Goto.com的自动竞标系统来竞标,付钱最多的商家将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后面的显示结果根据投标价格依次排序。

[11]比如谷歌最后如果决定发行一亿五千股股票,收到了共计十亿股的不同报价,那么谷歌根据价格排序后,第1.5亿股的价格将成为IPO价格。而所有入围的投资者都将根据这一价格获得相应的股票。(www.daowen.com)

[12]该服务结合2005年推出的谷歌短信为所有谷歌邮件的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电话和短信功能。用户可以用电脑通过谷歌电话拨打北美任何电话号码。而对方的留言可以通过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变成文本信息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件。

[13]曼德2000年时曾经在雅虎负责搜索项目,但由于雅虎当时来自传统媒体的领导层对搜索的漠视,使得他的部门人员和资金支持严重不足,而雅虎在当年干脆把搜索外包给了谷歌。曼德后来离开了雅虎去了亚马逊,负责雄心勃勃的贝佐斯的A9搜索引擎项目。但最终被谷歌的魅力所吸引,加盟了谷歌。

[14]格兰诺维特一开始把这项研究结果论文投给了美国社会学杂志,但不久就被退稿。三年后他将原稿删节了一番,又给这个杂志寄了过去,这次该论文最终被接受并在1973年发表。

[15]霍夫曼后来还参与了YouTube以及社交网站Friendster,脸谱等投资,因为他和其他几个贝宝同事在硅谷互联网业界的影响,被戏称为“贝宝黑手党”。

[16]通过简单的差别定价方式,高级用户可以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扩大自己的弱关系网络,比如可以获得领英网非相识用户的联系信息,并且可以直接发邀请等。

[17]2008年扎克伯格与他们庭外和解,给出了一部分脸谱的股份作为和解费用。

[18]市场上传言最多的是谷歌,雅虎,微软和Viacom这四个公司。人们普遍看好的是谷歌。因为谷歌收购脸谱将有可能跟其现有的Orkut进行融合。Orkut在巴西和印度非常流行,而脸谱主要流行于北美和其他英语国家。这两者有很好的互补效应。微软也有很强的可能性收购脸谱,这是因为微软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谷歌,如果这次让谷歌占了先,将会对微软造成进一步的打击。而收购脸谱则有可能使其与谷歌在社区网站上分庭抗礼,甚至一举超过后者的影响力。后悔没有收购谷歌的雅虎早些时候曾试图收购脸谱,但由于出价过低没能成功。

[19]接受了微软的注资就意味着扎克伯格已经决定要走独立发展或者是上市的道路。一般来说,一个公司只要有好的发展潜力,不愁没有好的上市价格。2002年2月贝宝上市时,恰逢股市最低谷和911袭击,可是它上市当天就从开盘的15美元涨到18美元并在七月份被易贝以接近24美元一股收购。而谷歌上市前也不被投资银行界看好,尤其是它还采取了荷兰式股票拍卖方式。可是随后其股价从上市的85美元一路涨到700多美元。脸谱在2008年的势头跟它们都很类似。不过2008年正是美国的经济大衰退,权衡利弊后,扎克伯格还是选择了继续发展的道路,根据脸谱当时1.5亿美元的营业额和微软2.4亿美元的注资,脸谱至少在未来几年可以在不盈利的情况下维持独立发展。事实上,脸谱的平台开放策略如果发挥得当,其基于真实社会网络的海量用户社交数据将给第三方程序提供无穷的数据挖掘机会。而在这些众多的尝试中,哪怕只要有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出现,脸谱可以通过其广大的用户群,以指数速度进行利润的增长。

[20]2008年脸谱重新设计更为简洁和易用的用户界面,2009年开发了简单路径名服务,让很多企业用户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用户名在脸谱网站上注册,使普通用户可以直接访问该公司在脸谱上的网页。同一年脸谱也为众多智能手机使用脸谱提供了相关的APP程序下载。2010年脸谱推出了集电子邮件,短信和网上即时通信功能于一体的“脸谱信息”服务。2011年2月推出了日历信息标注和摄取功能,两个月后又推出了网络聊天功能。7月通过与Skype的合作,推出了视频聊天,9月推出了类似于微博的服务使用户可以跟踪其他用户发布的各种信息。

[21]俄罗斯的数字天空投资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的持股人,另外还投资了美国的网络游戏公司星佳(Zynga)和团购网站高朋网(Groupon)。高朋网和星佳在美国上市后为它赚了不少钱,不过随后的股价下跌坑苦了一般投资人。

[22]亚马逊虽然拥有协同过滤推荐技术,但是社交网络为底层的社交平台不但可以使用同样的协同过滤技术,而且可以使用用户之间的推荐方式,后一种方式有可能提供比协同过滤更准确的信息。买卖双方的信用信息是易贝保持其比较优势的看家武器。但社交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信任传递显然具有与易贝信用系统相同甚至比后者更高的信任度。

[23]尽管这次分歧得到解决,它为脸谱的发展前景埋下不利因素。如果脸谱继续主要依赖第三方公司来获得利润的话,除非特别依赖脸谱所提供的用户数据,否则第三方公司一旦羽翼丰满,有可能自搭平台,不再依赖于脸谱。

[24]尽管从脸谱年2011年8.5亿的用户数量和37亿美元的营业额来看,每个用户给脸谱仅带来4.5美元的年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中的90%都是通过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获得的,脸谱的市场价值仍然被估计在850亿~1000亿美元左右。而如果脸谱想要维持1000亿美元的市场价格,那么它至少将每个用户的信息卖到100美元以上才能维持这一水平,否则就将产生泡沫。

[25]在此之前为了抵御脸谱的市场攻势,2007年1月聚友网与除脸谱以外的其他几个社交网站Friendster,领英网,Plaxo,Ning等一起加入了谷歌领导的开源社交联盟(OpenSocial Alliance),试图以公开架构的方式让第三方程序开发人员为这些网站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可以与日益强大的脸谱进行竞争,不过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26]错误之一是高尔顿文中使用的是所有人估计的重量的中间值,不是索罗维基书中所说的平均值。错误之二是索罗维基的1197磅的平均重量虽然和1198磅的实际重量更加接近,但并不是这787个人所猜重量的真正的平均值。1197磅是根据高尔顿文中的表格中的19个重量数据的平均指得来的,但是这19个重量数据并没有说明每一个数据相对应的人数。

[27]坎普是2001年出现的网页共享Web 2.0网站StumbleUpon的联合创始人。该网站在2007年被易贝以7500万美元收购,因为经营不善,又在2009年被坎普等人以2500万美元购回,重新成为创业公司。该网站得到了不少硅谷投资人的投资,而且其移动版因为无须输入网址就可访问各种网页而从2012年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卡兰尼克则是使用P2P技术来有效配送网络内容的RedSwoosh服务的联合创始人。他的公司在2007年被阿克脉(Akamai)收购。

[28]中国沙发客的会员在近几年也在增加,但2010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沙发客的比例仅为2%~3%左右。因为沙发客的主要交流语言是英语(71%)、法语(18%)、西班牙语(17%)和德语(15%),所以语言和文化障碍可能是导致中国沙发客人数比较少的原因。

[29]布林克兹克是一个编程高手,在14岁时通过出售自己编写的互联网软件获得的收益来支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学费。

[30]虽然这时他们还没有从交易中赚钱,但是盖比亚和凯斯基购买了一批燕麦片,然后利用设计特长将其重新包装为支持奥巴马的外观,并以40美元一份的限量版销售,一共赚了3万美元。

[31]2011年1月爱本卜一共促成了100万美元的订房合同,7月达到200万美元,12月达到500万美元,2012年6月达到1千万美元,年增长率为400%。

[32]比如当工人升到5级时,将会获得公司颁发的T恤衫,到10级时,公司将为他们印制公司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