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能源方面的利益关系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能源方面的利益关系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和产业合作可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中国与周边各国在能源产业各环节的合作,将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沟通其他国家的机会,对于中国的能源外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会议上,中阿双方对加强论坛建设、发展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达成了共识,未来中国与中东的进口业务将转变成相互投资和贸易。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能源方面的利益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疲软依旧影响着世界各国,能源的枯竭、气候的变化、各国能源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逼迫着我们不得不进行转变。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进入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3%,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能源领域将是此次战略合作的重要方向。

能源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深刻。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问题涉及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核心利益。很多年来,中国能源生产发展赶不上能源需求增长,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能源领域的“一带一路”将是战略合作的重要方向,也将对我国能源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能源合作所涵盖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和周边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各国在资源禀赋、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强,且在油气资源合作方面均有很大潜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勘探开发、贸易、道路与管线运输、运输安全、冶炼加工、营销渠道等上中下游环节,均可以成为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合作领域。市场和产业合作可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中国与周边各国在能源产业各环节的合作,将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给各国创造了合作的契机,在劳动力、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条件各有优劣的情况下,各国都将取长补短,而中国也将在技术和资源上获得一定改善。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获得更经济、便捷、稳定的能源是个重要课题。当今世界油气需求疲软、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中国可以利用市场优势换取相对廉价的油气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中亚、东亚及中东的能源合作,从而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沟通其他国家的机会,对于中国的能源外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对于煤炭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了能源浪费以及空气污染。通过合作可以降低获取技术的成本,对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将起到重大作用。中国亦可在合作过程中加强技术和资本的输出,在沿线国家建立炼油厂、发电厂,深入参与油气的下游产业链,直接将部分油气资源转换为能源消费产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缓解相关国家的能源紧张的局面。(www.daowen.com)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了中阿合作论坛,并在演讲中强调,中阿可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1+2+3”的合作格局,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可再生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以此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在会议上,中阿双方对加强论坛建设、发展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达成了共识,未来中国与中东的进口业务将转变成相互投资和贸易。

一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很多,但由于部分油气生产国制定了不向中国开放上游产业的政策,导致中国石油企业获得的实际控股权和资源不足。油气产业上游投资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欧亚能源格局的变化,使中国获得更多参与油气生产国上游区块开发的机会。面对西方制裁导致的经济发展受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等问题,俄罗斯需要扩大上游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以解决资金技术匮乏的问题,从而加快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开发速度。因而,俄罗斯有意愿对中方开放更多远东油气田,这为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油气产业上游提供了机会。中俄东线天然气供销合同签署后,西亚、北非、澳大利亚和莫桑比克等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也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能源结构有着强有力的优化推进作用,对中国能源的低成本获取和高环保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更能促进中国能源外交,开拓中国企业的能源上游平台,在加强与周边地区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间能源合作的同时,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独特的能源供需板块,改变严重失衡的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助于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与周边国家达成公正的能源交易规则和定价机制,从而形成和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进而打造区域能源战略协作平台,利于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更为公正、合理、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