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路养护管理:鄞州公路实施改革措施

公路养护管理:鄞州公路实施改革措施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工道班由当地公社领导,鄞县公路养护工区负责技术指导。鄞州公路段根据指导意见,相应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立了路通、兴业、甬盛、四明四家公路养护公司,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段择优选聘50名公路管理人员。至2006年底,鄞州公路的养护管理职能与养护施工初步实现了分离。养护管理经费根据年度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核发。

公路养护管理:鄞州公路实施改革措施

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宁波地区公路总段改名为宁波市公路总段,鄞县公路段为总段直属单位。时设生技股、行政股、政工股、财务股、路政队和机料股6个股室。机料股下设车队和修理班。公路段下设道班26个,施工队1个。

表1-281983 -1990年段下属道班一览表

1991年5月20日,省交通厅以浙交【 1991 】 130号文件颁发《浙江省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省所有专业养护的县(市、区)公路段一律改称为公路管理段,专业养户道班改称为公路养护管理站(简称公路站)。基层道班进行撤并。鄞县公路段改为鄞县公路管理段后,下设生技股、办公室、机料股、路政队、路桥公司和直属养护管理站15个。

表1-29 鄞县公路管理段1991-1998年期间直属养护站一览表

1998年,成立鄞东养护中心和鄞西养护中心,养护站纳入养护中心管理。陈万华、洪卫军分别为鄞东、鄞西养护中心主任。

2002年10月,鄞州区公路管理段按上级要求进行养护体制改革,成立路通、兴业、四明、永盛四家养护公司,分别任命程力敏、王锡飞、洪卫军、章岳成为养护公司经理。原15个养护站撤并至该4个养护公司内,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2003年,经鄞州区人事局核定,邺州区公路管理段设置办公室、养护科、工程科、财务科、路政大队5个科室,下设路通(盛垫)、兴业(横溪)、四明(横涨)、永盛(高桥)4个养护公司(养护站)和下应、横涨、横溪、高桥、凤岭5个路政中队。

表1-3 .2007年底鄞州区公路管理段机构设置一览表

1964年,鄞县公路养护工区尝试在支线公路上实行农工养护政策,在县工交局的帮助下,首先与大皎公社签订合同,成立农工养护组织,对大皎至周公宅公路进行养护。之后,又陆续在大雷至下兆坑、横溪至白杜、横溪至梅岭等路线成立农工道班。农工道班由当地公社领导,鄞县公路养护工区负责技术指导。

随着社队公路的不断增加,为加强领导,回寿,省市交通部门在邺县搞试点,将社队公路养护由公路段移交县交管局管理,有关社队公路养护和管理试行办法随之出台。是年’全县设建个农工养护道班,有养护人员44人,管养公路里程达94.8公里。其中红溪桥、爪坑、潘溪三个道班建有道班房。

至1986年,县乡公路养护里程达到405.28公里,设养护道班77个,拥有农工养护人员208人。此时县乡公路已经超过了专业公路的养护里程。为加强管理,邺县交通局决定,从1986年4月起,由县交通局下属的交通工程队(交通工程管理所)专门负责县乡公路养护工作。

至1990年,全县共有县乡公路养护道班89个,养护人员234名,管理人员12人,养护里程达455.98公里,其中县道176.67公里,乡道279.31公里。

1990年后,县乡公路道班逐步转由乡(镇)村管辖,县公路段进行业务指导。

1996年,县交通工程管理所县乡公路养护职能又并入县公路段,475.23公里县乡公路和10名管理人员随之转移至县公路段。

表1-3 .1990年具乡公路道班情况一览表

公路养护采用省、市、区三级管理体制。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公路养护行业管理,根据国家有关公路养护方针、政策、技术标准(规定)并结合浙江实际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市公路局负责辖区内的公路养护行业管理,提出实施措施;县(市)区公路段负责公路病害损坏及现状调查,提出建议计划,具体负责项目的质量检查、现场管理维护,填报工程进展情况等。

1999年,县公路段根据市政府办公厅甬政发〔1998)152号、市交通委甬交政〔1998.612号和甬交政〔1999〕112号文件精神,进行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为: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竞争上岗,抢先聘用;管养分开,事企分离,提高效能,促进发展。具体做法为:将公路管理段现有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分为管理人员和养护生产人员,对现有受交通行政部门委托行使公路管理职能的人员定为全民事业编制的公路管理人员;其余人员维持事业性质,统一明确为公路养护生产人员,一律进入公路养护总站,实行统一管理。公路养护生产人员在岗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工资制度(事业单位正常调资晋级只存入本人档案工资,作为其调入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或退休时工资依据)。养护生产人员编制管理按在编实有人数进行控制,实行只出不进,根据减员数核减控制数,做到平稳过渡。

2002年3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宁波市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对深化全市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改革重点为:加快实施“两个分开”,实现“两个置换”。即实行管养分开,理顺劳动关系,实现养护作业人员从“事业人"到"社会人”的身份置换;实行事企分开,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到经营性资产置换,实行市场化经营。改革后的县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其级格和隶属关系保持不变,具体履行路政执法、养护和建设行业管理职责,今后不再直接承担公路养护作业等生产性职能。(www.daowen.com)

指导意见明确改革后的鄞州公路段公路管理人员(事业性质)编制为50名(其中路政管理人员25名)。鄞州公路段根据指导意见,相应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成立了路通、兴业、甬盛、四明四家公路养护公司,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段择优选聘50名公路管理人员。

至2006年底,鄞州公路的养护管理职能与养护施工初步实现了分离。养护管理经费根据年度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养护管理部门基本以业主的身份实施路况巡查、路政管理、养护经费、养护质量、安全目标考核或以合同、协议委托的方式参与养护工程的技术、质量、工期、造价等管理,但不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劳务层的产生则采用招聘、招工、招标方式,由符合资质的养护公司承担。

1990年底(公路局体制下放前)鄞县公路段养护里程为302.31公里,其中干线公路88.77公里(包括国道1条计16.17公里,省道3条计72.6公里);支线公路213.54公里(包括县道185.54公里,乡(镇)道路28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0公里,二级公路62.97公里,三级公路75.05公里,四级公路20.59公里,等外公路143.7公里。按路面等级划分:水泥路面61.42公里,块石路面9.05公里,沥青渣油路面56.53公路,砂石路面175.31公里。桥梁176座总长度3967.49延米。绿化里程89.17公里,有下属养护道班26个,一线养护职工115人。

1996年,县交通工程管理所县乡公路养护职能并入县公路段。至年底,县公路段管养道路增至103条,管养总里程达794.7公里,有桥梁374座计8501」延米,隧道3道,其中长隧道1道、中隧道1道、短隧道1道。

2003年5月,区公路段原管养的东钱湖地区95.295公里公路移交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局,24名职工随之转移。

至2007年底鄞州区公路管理段管养公路118条,公路里程782.855公里(村道及部分乡道不属管养范围)。其中国道1条计14.438公里,省道3条计54.072公里,县道40条计425.338公里(含跨县县道7条),乡道74条计289.007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47.054公里,二级公路169.795公里,三级公路211.217公里,四级公路354.789公里,无等外公路,等级公路占全部里程100%。按路面等级划分: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698.127公里,次高级路面(沥青碎石)13.98公里,中级路面(砂石)70.748公里。公路路面硬化率(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路面)占全部里程90.9%。桥梁:480座总长度15022.63延米,其中:大桥20座6047延米,中桥79座3916延米,小桥381座5059.63延米。隧道:7处4946延米,其中:长隧道2处3357延米,中隧道1处597米,短隧道4处992延米。下属4家公路养护公司(站),一线养护职工81人。

村道公路的管养按“乡镇监管、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政府补助(以奖代补)”的原则组织实施。其养护资金由村级组织通过民主决策,按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进行筹措和落实。

表1-32 至2007年底鄞州区村道线路汇总表

1990年之前,公路上的安全设施以示警桩和箱式护栏为主。1998年7月,公路标志标线管理职能由公安交警移交至公路部门管理,由县公路段路政大队负责具体的设计、设置和标划。近年来公路安全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至2003年底,在329国道、34省道、栎机线、鄞县大道、宝瞻公路等重要路段和新建公路上均安装了钢质护栏,全区钢护栏里程已达到103.796公里。2004年起,公路部门加大投入,按照“三个先后”的原则即先国省道后县乡道、先主干线后支次线、先客运线路后一般线路,分阶段进行公路安全设施的加固和完善。在按计划实施安全设施建设外,2005—2006年的两年间,在实施县乡道公路砂石路面改造任务时,坚持安全设施与路面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核、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配套360多万元资金,完善了蜜北线、望童线、细夹线、细北线、横邹线、韩天线等8条县道和东吴至周家岙、杖锡至花桃、风塘岗至俞山、分水岭至天雷坑、细岭至北山等14条乡道的砂石路面硬化工程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安全设施,共计78936米。至2007年底,公路钢护栏等安全设施投资达3800多万元,公路段管辖路段共有钢质护栏264.733公里,墙式护栏79.573公里,公路上的示警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公路养护就使用锹、镐、锄、锤、扁担、扫帚、簸箕、推筢等手工工具。50年代起,为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相关部门革新养护工具,陆续研制并运用脚踏车、三轮漏斗铺砂车、扫砂车、板车等简便工具。60年代初,公路养护部门开始配置运料汽车;随后,在部分道班配置了翻斗车和手扶拖拉机,并组建了机械修理队,负责养护机械的保修。

80年代至今,养护机械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区公路段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按养护生产实际和公路发展趋势以及自身资金实力进行合理配置。至2007年底,鄞州区公路段拥有施工机械32台,运输设备27台,生产动力设备19台,其他设备26台,共计104台套的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总原值达1252万元。

现有施工机械及运输设备主要有:多功能清洗车、清扫车、洒水车、推雪车、双缸轮振动压路机、照明车、装载机等。

主要用于公路钢护栏的自动清洗和公路路面的高压清洗。其车身前端装有一个可调节角度和高度的清洗装置(清洗刷),车身后部是一个可储8吨水的水箱.随着车辆的缓步前行,水箱里的水通过导管流向前端清洗刷上,再通过清洗刷的自动旋转擦拭公路护栏,达到清洗的效果。该清洗车下端还装有几个高压喷头,可用于高压清洗,主要应用于公路路面上泥浆、较厚垃圾等清扫车难以扫净的公路污染物的清除。该设备于2007年引进。自动清洗设备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擦拭,已在各条公路线上大显身手。

主要用于公路路面清扫。其车身下端装有4个清扫盘和1个吸尘盘,随着车身的缓慢移动,清扫头通过自身的旋转和吸尘盘的吸力将路面垃圾杂物吸入车上的垃圾箱,从而达到清扫的目的。自动清扫车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扫帚作业,把养护工人从繁重的体力清扫中解放出来。该设备引进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现有4辆。

洒水车引进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作用于一般性的公路路面清洁和防尘,并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小粒石子等杂物从路面冲至公路两侧路肩,方便养护工人人工清理,保障人工作业的安全。现有6辆。

该推雪车为区公路段养护职工自行改装而成。其前身为洒水车。为了解决铲车铲雪对路面损伤大的问题,2004年.区公路段下属4个养护站的职工开动脑筋,着手改装,在普通洒水车的车厢前部安装了一块推雪板,该推雪板上面部分为钢板,下面则为厚10厘米左右的橡胶板。推雪时.与路面直接接触部分为推雪板的橡胶层,这样对路面造成损伤就大大减少了。改良后的推雪车代替了人工扫帚、铁锹作业,增强了效率,并解决了铲车作业钢斗对路面损伤大的难题。在2008年雪灾中,该车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曾被上级部门誉为"明星”机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