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转型评价研究:挑战与机遇

产业转型评价研究: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型能力的构建与评价还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主要针对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的研究,具体来说,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Wu从环境角度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压力做出了重点的评价,并且给出我国资源型城市正承受着很大生态压力的观点,而造成压力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的污染。

产业转型评价研究:挑战与机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型能力的构建与评价还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主要针对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的研究,具体来说,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曲臣等(2006)详细地划分了矿业城市转型效果的评价指标(转型成本投入、环境收益指标、社会收益指标、经济收益指标),并且科学地判断和分析了转型的效果的优劣,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转型效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及时改正了转型中有害因素的影响。

Yua(2005)的研究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Bond等(2001)、Malkina(2002)、Hilson等(2003)和Munda(2005)对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定量评价模型,从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多角度对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价。以阜新经济转型为例,侯强(2007)分析了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问题,并且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环境指标、生活指标和经济指标,对阜新市的转型效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吴冠岑等(2007)将可持续发展思路融入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的过程,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具体包括经济指数、社会指数、资源指数和环境指数四个一级指标,通过对协调度、发展度、趋势度、持续度进行计算,从而反映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水平。Su(2010)等建立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整合加速遗传算法,来对我国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做了综合的评价。Liu(2011)等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在改进的经济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经济性的评价,并且尝试建立煤炭资源价值补偿机制模型。Wu(2012)从环境角度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压力做出了重点的评价,并且给出我国资源型城市正承受着很大生态压力的观点,而造成压力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的污染。(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