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矿与中冶战略性重组推进互补式合作

五矿与中冶战略性重组推进互补式合作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践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示要求,主动谋划、率先推进,2015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战略重组形成新中国五矿。2016年6月2日,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战略重组大会在京举行,两大国有企业正式合并。

五矿与中冶战略性重组推进互补式合作

五矿与中冶都是具有辉煌历史的企业,也都遇到过发展的瓶颈甚至低谷。中冶集团是我国最早的钢铁建设力量,是我国钢铁工业缔造者生力军,中国所有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例如鞍钢武钢宝钢等,都是由中冶设计和建造的。目前,中冶集团牢牢占据了国内冶金建设市场90%、全球冶金建设市场60%的份额,是全球最强最优最大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

1948年12月,从修复鞍钢开始,中冶正式起航。当时生产的钢铁对有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建设武钢时,毛主席亲临现场,见证了武钢第一座高炉建成出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冶最突出、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拥有国际领先的全流程系统集成能力,这是中冶集团能够与国际一流同行同台竞争、相媲美的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

进入21世纪,中冶集团经过10年高速发展,在金融危机后受整个钢铁行业低迷影响,企业经营遭遇了巨大挑战,连续三年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债务风险特别监管企业,连续两年考核为D级企业。2012年,中冶集团业绩跌到谷底,亏损73.6亿,成为中央企业中的“亏损大王”;带息负债高达1700多亿元,应收账款和存货高达2100多亿元,许多银行停止授信,资金链濒临断裂边缘。作为上市不久的中国中冶A+H股资本市场负面报道不断。跌入包袱沉重、管理下滑、信心缺乏的低谷,中冶生存岌岌可危,直接关系着几十万干部员工的生产生活

新一任领导班子肩负巨大压力。2012年7月,国文清“临危受命”,出任中冶集团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之后迅速组织召开对中冶集团发展具有转折点和里程碑意义的“9·5”会议,掀开了攻坚克难的改革大幕。几年时间,削平了中冶恒通、葫芦岛有色和纸业集团“三座大山”。与之同时,南京、珠海横琴、秦皇岛、石家庄等重大项目化被动为主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这样一个当时最困难的传统冶金老企业,既没有让危险和风险集中爆发被压垮,也没有让问题久拖不决被拖垮,而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走上了“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长富久安之路。

2013年中冶集团扭亏增利逾百亿元,效益增幅居央企第一,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由D级跃升至B级,一举摘掉了国务院国资委特别监管企业的帽子;2014年实现利润增幅约40%,走出了中央企业7+2改革脱困企业名单;2015年实现利润继续稳步增长,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企业,上市公司中国中冶获得了中国证券金紫荆“最佳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奖。

中国五矿是国家最早设立的专业外贸企业之一,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矿产公司和1952年成立的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五矿曾为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个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建造提供了必要的钢材资源,年进口额曾经一度占到全国年进口额的40%。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五矿主动向上游资源发力,从贸易型企业向实体企业不断转型,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先后获取了包括世界排名第6位的邦巴斯铜矿、前10位的杜加尔河锌矿以及刚果(金)铜矿、南非铬矿在内的大量矿产资源,已经成为以金属矿产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不仅拥有包括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租赁在内的金融业务全牌照,还拥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地产类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但是,由于前几年金属矿产行业进入历史低谷期,2015年原中国五矿亏损额达182亿元,在国务院国资委考核中被评为D级,同时戴上债务风险监管的帽子,企业上下人心惶惶。如果用两个字可以表达当时的五矿,那就是“低迷”,一是市场低迷,金属矿产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商品价格不断创出新低,行业步入寒冬期。二是人心低迷,信心动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亏损,集团央企业绩考核落入D级,来自各方的质疑不断,干部员工士气信心跌入了谷底。正是在这一时刻,中冶集团与中国五矿走上了重组之路,开启了两大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2015年5月8日,国务委员王勇对中冶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冶的发展定位提得好,发展思路正确,符合中央精神,我为你们鼓掌。(www.daowen.com)

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的主要代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问题。然而,一个时期内,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误区,出现了一些舆论纷争。国内外不断有人“唱小唱没唱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时间只敢提“做强做优”,失去了“做大”的勇气和动力。

在国有企业发展畏首畏尾、自我束缚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这一要求为国有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正音定调,一举统一了思想,使国有企业发展走出原有误区,迅速校正到做强做优与做大相容相促、不可分割的正确轨道上;一举指明了道路,“小舢板搭不成航空母舰”,壮大国有经济不是靠小企业,而是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一举坚定了方向,国有企业改革不是改小了、改弱了、改没了,而是必须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践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示要求,主动谋划、率先推进,2015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战略重组形成新中国五矿。2016年6月2日,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战略重组大会在京举行,两大国有企业正式合并。这是继中国南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之后,央企整合重组的重大动作。

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的战略性重组,是两大国有企业主动落实中央要求,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行动,是基于战略共识和共同追求打造金属与矿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目标基础上进行的,对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的战略性重组,是两大国有企业肩负历史使命,聚焦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两大国有企业面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努力成为国企改革主力军、“做强做优做大”的先行者、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的一次重大实践。

中国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重组大会上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中国五矿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一个调子齐合唱,一门心思干事业,使重组红利得到全面释放。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战略先行,按照打造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的战略定位,引领业务发展;要加快管理有序对接,统筹设计优化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管控架构,确保重组后的新中国五矿科学规范高效运行;要稳妥推进整合融合。要本着先易后难、审慎果断的原则,优化业务布局,在重点领域推进业务协同与整合。

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两家企业形成了新蓝图,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攻坚任务划分为三步走,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确保了重组的顺利完成。从资产、人员及管理关系的划转与对接,明确新的管理架构与决策流程开始,到完成重组整合框架方案,再到根据情况,实事求是采取各项具体措施,高速有效,切实落地。纵观重组五年的历程,无论是互补式重组的产业链融合,还是处僵治困,面临的形势之复杂,工作的难度、深度、广度对两个企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

重组后的新中国五矿不仅能够在体量上占据优势,更能够在产业链上形成优势。从体量上看,重组后新中国五矿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2万亿元,资产总额近95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700亿元,员工人数达到24万人,体量超过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成为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成为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金属矿产领域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产业链来看,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属于不同产业环节的互补式重组,重组后新中国五矿将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打通从资源获取、地质勘查、设计建设、开发运营、贸易物流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通道,并形成了融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协同联动的多产业集群,这是新中国五矿区别于其他国际矿业巨头的独特竞争优势,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金属矿业领域的话语权,改变国际金属矿业领域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