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念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熊彼特的创新定义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熊彼特从区分经济的静态均衡和动态发展过程,建立了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动态发展理论。熊彼特的“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结合和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只有敢于冒风险,首先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这就是熊彼特的“四阶段模式”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说法,无论是两阶段(纯模式)还是四阶段的周期,其驱动力都是创新活动。

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念

(一)熊彼特的创新定义

熊彼特(1883~1950年)指出“创新”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本人及其追随者对“创新”的研究,为西方经济学增添了新内容: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

这套理论用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变革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当代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受到这套理论的很大影响。

熊彼特从区分经济的静态均衡和动态发展过程,建立了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动态发展理论。他把经济发展区分为三种状态:静态均衡、正常发展和不规则发展。静态均衡是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流转,实质上是简单再生产过程。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会打破循环流转状态而将国民经济推进到正常发展的状态。

熊彼特的“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结合和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新组合有五种情况:①引进新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或产品的一种新特性;②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或新经营方式;③开辟新市场;④获得原材料新来源;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不同于发明和试验,因为发明和试验本身对于经济活动不产生影响,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时,才成为创新。发明家不一定是创新者。熊彼特认为,只有敢于冒风险,首先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在他看来,企业家与一般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同,一般的管理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方式管理企业,企业家则敢于冒险,有进取精神,不因循守旧,不断倡导和实行创新活动。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即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一种“形式和方法”,而这种形式和方法又是不断变化的。熊彼特借用生物学上的“变异”概念,把那种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称为“产业变异”,并认为这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因此,“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

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熊彼特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利润利息等概念。他认为,资本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用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也就是说,资本是企业家的一种支付手段,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其职能是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因而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发展中才存在资本,从而才产生利息,才产生“企业家的利润”。由于“创新”降低了成本,使企业的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超过部分成为企业的利润。“企业家的利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应得的合理报酬,银行家为“创新”提供了资本,因此也应得到报酬,这种报酬就是利息。

由此可见,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中的特别重要的作用。他把这种“创新”看成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最根本的特征,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既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也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创新与经济周期(www.daowen.com)

熊彼特在以上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经济周期的见解。他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由于创新活动破坏了国民经济原有的均衡状态,增加了新成分。由于创新活动不连续、不稳定,结果就使国民经济不断地起伏变化。资本主义正是在这种旧均衡破坏和新均衡出现的不断反复中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对经济发展影响有大有小,因而就使经济周期有长有短。经济周期不是经济的破坏,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式。

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的变动有阶段性。他先分析了“纯模式”,然后分析了“四阶段模式”。

熊彼特假定在创新活动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之中。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润,没有利息。企业家若看到创新能带来赢利机会,就会进行创新活动。他们的创新也给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其他企业模仿着做,就会出现了创新浪潮。这时,企业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促进了经济扩张;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仿效时,竞争就会加剧,使商品价格下降,利润率逐渐下降。结果,企业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便减少,于是经济就收缩。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就是由“繁荣”和“衰退”两个阶段所构成的周而复始的重复活动。创新不断地使这两个阶段交替更迭。这就是所谓“纯模式”。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实际存在四个阶段,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实际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不可能是“纯模式”。按照熊彼特的解释,创新浪潮不止出现一次,作为第一次浪潮的后果,会出现第二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和本部门创新有关、但它的影响必定扩散到其他部门。创新会扩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新工厂和新设备都会因此而增加。资本的增加又会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结果引起物价上涨。同时,银行为创新引发的投资和消费提供的资金也会增加。所有这些,都会给人们造成错觉,以为经济会进一步增长,投资有利可图。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三种行为:①过度投资;②投机;③银行信用扩张。这就是第二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中的许多投资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这时的信用扩张也与创新无关。而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第二次浪潮中的判断失误和过度投资不会自动将国民经济调整到新的均衡。在“纯模式”中,创新会使国民经济自动从衰退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退。但是,由于第二次浪潮的作用,紧接着衰退而出现的却是失去平衡。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处于萧条之中,但投机活动和第二次浪潮的其他反应和症状逐渐消除。

复苏是从萧条中恢复过来的阶段。要使国民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就必须再次出现创新浪潮。这就是熊彼特的“四阶段模式”理论。

按照熊彼特的说法,无论是两阶段(纯模式)还是四阶段(“第二次”浪潮的作用)的周期,其驱动力都是创新活动。由于国民经济有很多部门,各部门千差万别,创新必定多种多样。不同的创新,转变为经济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有不同。因此,每次经济周期的持续的时间就不一样。熊彼特总结前人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成果,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存在长、中、短三种长度不同的经济周期,每一种周期都与特定的创新活动相关,即以各个时期主要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各个周期的标志。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增长的。从旧的均衡到新的均衡,必须经历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起落,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从旧均衡到新均衡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