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足以反映我国真实失业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足以反映我国真实失业情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城镇劳动力的被使用程度,但毕竟不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失业率数字,很难使用这一数字进行国际比较。因此,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我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我国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足以反映我国真实失业情况

【活动目标】

了解失业率的含义,能够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失业率状况及造成失业的原因进行解读。

【知识准备】

一、失业率的含义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失业率是反映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按照国际惯例,失业率在5%以下,属于充分就业状态;在5%—10%时,进入失业预警线;超过10%时,则要酿成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二、失业的类型

(一)结构性失业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其根源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而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季节性失业

是一种正常性的失业,它通过影响某些产业的生产或影响某些消费需求而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季节性失业有如下特点:地理区域性较强;行业性差别较大,如农业、旅游业等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最大。有规律性;失业持续期有限。

(三)循环性失业

是指因为景气循环所产生的失业现象。循环性失业大多发生于经济景气循环的低谷时期,因在此时期企业生产减少,造成劳动总需求减少,而使失业增加。(www.daowen.com)

(四)摩擦性失业

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经常性的失业,并非周期性的。减少摩擦性失业的办法,主要是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多提供有关就业机会的情报。

三、我国的失业率

我国的失业率统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另一种是调查失业率,劳动保障部门对外发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城镇劳动力的被使用程度,但毕竟不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失业率数字,很难使用这一数字进行国际比较。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就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由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不包括:正在就读的学生和等待就业的人员;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已经办理了退休(含离休)、退职手续的人员;其他不符合失业定义的人员。

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口径很窄,它仅仅包括城镇劳动力中得登记失业人员,同时还排除了国有企业未下岗未就业人员,更没有包括农村户口的城乡失业人员。因此,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我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我国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二)城镇调查失业率

自1996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就开始进行有关劳动力的抽样调查,该调查每年进行三次。这一调查采用了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就业概念,把就业者定义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从事一小时以上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由于学习、休假及其他原因(如天气、设备维修、动力不足、原材料短缺等)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的人员。虽然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对象是城镇常住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也比较有限,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