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教学效果:解读失业率对经济状况的影响

提高教学效果:解读失业率对经济状况的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解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的概念,能够运用失业率指标,对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解读,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能够正确的解读当前与就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当自然失业率大致稳定时,在周期性失业率的作用下,实际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呈反方向运动。因此,通常来说,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失业率上升,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

提高教学效果:解读失业率对经济状况的影响

【活动目标】

理解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的概念,能够运用失业率指标,对当前的经济状况进行解读,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能够正确的解读当前与就业相关的经济政策。

【知识准备】

一、失业率的解读

失业率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周期性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

(一)周期性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率是指与短期经济波动相联系的失业,与经济增长反方向运动。因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二)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包括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等,是指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因素,社会上总是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当自然失业率大致稳定时,在周期性失业率的作用下,实际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呈反方向运动。因此,通常来说,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失业率上升,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

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式现代市场经济中难于克制的两大顽症。经济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发现,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会趋于上升,而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又会趋于下降。而他们将原因归结为,当失业率低的时候,企业会提高工资以吸引供应紧张的劳动力,增加的工资成本将通过产品提价来消化。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即说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反向关系。但后来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在60年代末又各自独立地得出结论说,通过推高通货膨胀率只能暂时降低失业率。也就是说,长期来看,无论通货膨胀是高还是低,失业率都将回归到某种“中性”水平。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滞涨”,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靠加速通货膨胀来维持就业稳定的政策市不可行了。

三、如何降低我国失业率

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7月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0%。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人口为34624万人,由此推断我国2011年7月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根据季度追踪调查数据,2012年7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05%,较2011年7月高出0.05个百分点。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增长率很高,而同时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1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我国存在着经济的高增长和比较高的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领域内研讨的重点。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存在的就业问题,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大,不断满足人们对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给就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是解决失业的重要途径。而经济发展不能那个仅仅依靠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不断调成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结构调成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第三产业,给小企业、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劳动力。同时鼓励老百姓创业,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畅通渠道,减少因为信息不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

2017年1—3月,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同比增长16万人,增长幅度超过2016年。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97%,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几年来,首次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4%以下,创下了近年来的一个新低。这是就业的基本指标,也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数据。见表1-2和表1-3所示。

表1-2 2016—2017年3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表1-3 2016-2017年3月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一季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29万人,同比增加2.38%;3月份,新增就业54万人,较上年同期下降1.82%。

市场用人需求回暖

招聘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增加。据我部对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数据分析,一季度市场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8%,求职人数同比增长2.1%,求人倍率1.1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06。

制造业用工企稳

一季度制造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9.3%,高于总需求增速1.5个百分点。我部对5万多家企业岗位监测数据显示,2、3月份,制造业岗位数量连续增长,增幅超过岗位总增幅的1倍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3月份制造业的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为50.0,这是58个月以来首次踏上了荣枯线。

就业主要困难

一季度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万人,同比增加了3万人,这个数据也实现了由减转增。这是一季度就业工作开局的基本情况。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扩大就业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一季度数据,我国GDP同比增长了6.9%,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从结构上看,一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到了GDP比重的56.5%,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增强。从改革的红利来看,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放管服”举措深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显现。经济和改革发展形势的向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就要形势两大特点

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我们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795万,达到历史高位,已经占到了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此外,还有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300多万人,也需要在城镇有一定的就业空间。

二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所需的高层次和技能人才缺乏,一线员工也不好招,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和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增多,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任务也十分繁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