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策略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策略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行资本的对外扩张在美国早期资本积累中就占有一定地位。在美国垄断资本向外扩张史上,第一花旗银行是最早参与者之一。其他美国垄断财团也和摩根财团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金融扩张都有很大程度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各垄断资本集团的银行资本向外扩张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大量增加,数量巨大的商品和资本的交易引起大量资金的转移,新的海外投资需要巨额资金。②仅为10家最大外国银行。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策略

银行资本的对外扩张在美国早期资本积累中就占有一定地位。19世纪中叶,摩根家族的先辈J.S.摩根在伦敦与人合伙开设J.S.摩根公司,这是美国第一家以发行证券和组织股份公司为主要业务的海外银行,这家银行为摩根家族在欧洲进行经济活动建立了广泛联系。在美国垄断资本向外扩张史上,第一花旗银行是最早参与者之一。19世纪末,花旗银行就依靠其强大的银行资本向拉丁美洲输出资本,掠夺墨西哥和智利的铜矿资源,控制古巴等国的制糖业。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资金向外扩张,很快由一个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这时,摩根家族已经形成一个以巨大金融势力为核心的垄断财团,组织了国外金融公司,财团控制的J.P.摩根公司、保证信托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等都参加了这一国际组织。战后许多重要国际金融活动都是在这个组织的操纵下进行的,重要的国际贷款都由它经手筹措,它还参与制订战后赔款方案,扶植德国军国主义复活,也为欧洲主要国家发行公债和债券。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摩根财团的银行就给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14个国家发放贷款达22亿美元,从而控制了这些国家的部分经济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根财团金融事业对外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了,突出地表现为对欧洲的投资。战后初期,摩根财团把持了“马歇尔计划”的大部分金融业务,为在欧洲进一步扩充势力打下了基础。摩根在英国控制了最大的垄断资本摩根-格兰费尔财团,通过这家财团又与怡和-汇丰银行财团发生密切联系。摩根财团就是通过这两家财团的银行控制了英国的军火、电子计算机等工业部门。摩根也同样以其强大的金融势力控制了法国、西德、瑞士等西欧国家的工业。其他美国垄断财团也和摩根财团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金融扩张都有很大程度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各垄断资本集团的银行资本向外扩张加强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大量增加,数量巨大的商品和资本的交易引起大量资金的转移,新的海外投资需要巨额资金。大量工业和商业垄断资本的外流,要求有强有力的银行资本作为后盾予以支持。垄断资本为了搜集更多的闲散资金、集中更多的资产,不仅把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深入世界各个角落,以加强财团的实力地位;美国国内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庞大的银行垄断资本拥有巨额货币资本,这些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过剩”,垄断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必然把这些“过剩”的银行资本输向国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垄断资本以战争中获取的巨额利润,大举向在战争中遭受创伤的欧洲和日本等国输出资本,并向发展中国家掠夺矿物资源。它们首先以制造业和矿业为投资对象,金融投资有限。1950年,金融业对外投资仅占美国私人直接对外投资总额的3.7%。随着美国垄断资本大量外流,急需银行资本作为后盾,用以促进工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业对外投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并很快超过了其他部门。1950—1980年,美国垄断资本制造业海外投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1%,金融业为15.6%。

表22-11 美国对外投资 (单位:10亿美元)

(续表)

①不包括为美国控制的外国银行。
②仅为10家最大外国银行。
资料来源: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Dec.1952,p.8;Aug.,1981,p.32.
U.S.News and World Report,December,4,1972;The Centre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World Development:A Re-Examination,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78,p.215.

美国银行垄断资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向外扩张,但真正大规模向海外投资还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自进入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国内固定资本投资停滞不前,在原有过剩资本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大量游资;国内经济长期萧条,金融业务严重不振,银行垄断资本大力发展海外业务,以弥补国内的不足;与此同时,美元地位日益虚弱,多次爆发美元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瓦解,美国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国外资本的原有地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这样,美国银行垄断资本从70年代开始,就加紧把巨额资本输往国外,在海外设立了大量分支机构。1960年,美国只有8家银行在国外设有分支机构,资产额为35亿美元。60年代后期以来,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1967—1975年,美国有1.80家跨国银行在国外共购买和建立4 700家分支机构(其中有2 400家已经出售)。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在资本主义世界大银行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可是,美国跨国银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海外势力却有了较大的加强。1954年,20个资本主义国家的99家银行控制的国外银行分行共1 200家,美国占10%;1969年在40个国家的219家银行拥有的2 800家海外分支机构中,美国占1.8%;1977年,世界最大的50家银行共有国外分支机构3 000家,美国占37%。1979年,美国在海外投资新建和合并企业资产额中,银行业共28亿美元,占所有新建和合并企业资产总额的43.3%,比制造业的资产额要高出两倍多。美国的许多大商业银行都是7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银行的。如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制造业汉诺威信托公司国外收益占各该行收益总额的比重,1970年都在10%左右,1980年都已上升到50%以上;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和第一芝加哥银行,1970年以前几乎没有海外业务活动,1980年,两家银行的收益总额中有1/3来自海外。

表22-12 美国跨国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Commerce Bureau of Census,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2002,GPO,Washington,D.C,p.584.(www.daowen.com)

美国跨国银行海外势力不断增长的同时,投资的地区也在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主要与邻近的加拿大和拉丁美洲保持传统的经济联系,银行的投资范围也主要在这些地区。1950年,美国对外金融投资,加拿大占70.5%。随着美国海外投资日益向欧洲和发展中国家转移,金融业投资也以欧洲和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年,美国在欧洲直接投资中,金融业仅占1.8%,在发展中国家占1.6%,1980年,分别为13.4%和19.9%。

美国银行海外机构大幅度增长,跨国银行的国外经营业务飞速发展,对国外人民掠夺的利润也显著增加。1970—1975年,美国银行国内信贷只增长了9%,国外信贷却增长了30%。1970年,美国最大的13家跨国银行的利润占资本主义世界银行海外利润的16.7%,1972年上升到49.2%。

一国银行将金融势力打入另一个银行业已经形成垄断的国家,如若没有强大的实力、雄厚的资本,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银行资本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万能垄断者”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都有着支配作用。一国的银行垄断资本控制了本国的金融业,对掌握本国的经济权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本国垄断资本家不会放弃这一阵地,轻易让外国银行资本打入。如果外国银行垄断资本不是势大力强,是难以攻破这一堡垒的。所以,向外输出资本的跨国银行一般都是规模庞大的银行。据统计,美国最大的20家跨国银行控制了所有美国银行国外资产的90%。1980年,在美国最大的10家商业银行中,有9家是美国最大的跨国银行。在1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中,有9家银行资产额的40%以上在国外。第一花旗银行国外资产高达63.4%,该行国外资产额与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全部资产额基本一致,超过了最大工业公司埃克森公司的资产总额。

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不仅在国内融合成长,在国外同样相互融合,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现得特别明显。

欧洲是美国工业垄断资本投资的重点地区,也是跨国银行拥有资产额最多的地方。在这里,跨国银行的国外分支机构的资产额为跨国公司在该地区投资总额的152.8%,为投资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加拿大是美国最早的投资场所,工业投资有一定的基础,近年来投资有所缩减,银行子公司的资产额也相对压缩。在亚洲,跨国银行子公司的资产额较其他地区比重大,主要是中东石油美元大量流入美国跨国银行在亚洲的分支机构。

美国垄断资本在海外的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成长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跨国银行设有海外经营机构,通过这些机构经营当地公司股票和债券,以及在当地进行单独投资或联合投资,以控制东道国的工业企业。如大通曼哈顿银行设有大通国际投资公司,专门与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联合投资,提供大量资金和贷款,作为企业的金融后盾。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有波士顿海外金融公司,主要负责国外公司的股票和债券业务,在西欧许多国家均有业务活动。

表22-13 美国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关系(单位:10亿美元)

(续表)

①为1979年3月31数字。
②为1978年数字。
资料来源: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Aug.,1979,p.27;Forbes,Sep.17,1980,p.124.

二是跨国工业公司为了免遭其他垄断财团的控制和排挤,自建海外银行机构,主要为本公司经营业务筹措资金,后来逐步发展为其他企业经营银行业务。如道氏化学公司,在瑞士创建一家道氏银行,主要从事道氏化学公司有关金融事宜。近年来,又在瑞士经营其他银行业务,逐步打入其他企业,目前已成为瑞士第六家最大的商业银行。

三是跨国公司在经营本部门业务过程中,把经营方向逐步转移到与其有关的金融业务中去。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在资金流向国外时,通过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在销售消费品时,把经营范围渗透到贷款和储蓄中去,在海外经营了为数可观的金融业务。西尔斯-娄巴克公司通过这些银行业务控制了国外的工商企业。美国捷运公司设有美国捷运国际公司,在国外建立许多分支机构,以发行旅游支票的方式吸收大量资金,是一家经营运输业兼营金融业的跨国公司,目前已把银行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