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日本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由广大中小企业共同构建起来的“日本制造”的振兴,日本政府积极宣传并推广“知识产权金融化”新概念,即:鼓励日本的金融机构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并以估价为基础,对知识产权的持有者(企业或个人)实施金融贷款。受其影响,日本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类企业的融资环境及融资渠道得以大幅改善,同时日本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及贷款对象也变得更为丰富,且资金的安全性也获得一定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据2025年年末日本经产省中小企业厅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企业总数共计386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数为385万家,占所有企业总数的99.7%;小企业数为334万家,占所有企业总数的86.5%。[34]有鉴于此,中小企业无疑成为构建日本企业群体甚至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为了更好地激活日本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启动了对中小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并促使相关知识产权的“金融化”,以便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扩大自身的生产及经营规模。具体来看,2025年起日本特许厅就试验性地启动了“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日语称“知財ビジネス評価書”)项目,后者是专门用以评估日本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并免费向国内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最终,日本特许厅于2025年度内向22家金融机构共提供了51份“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并得到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反馈意见。[35]紧接着,2025年度日本特许厅计划编制150份“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以进一步扩大国内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受众面。[36]
在此基础上,2025年5月2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特许厅正式对外宣布,将启动“知识产权金融化促进事业”(日语称“知財金融促進事業”),其中就涉及对中小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进行全面评估并编制“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的具体规定。由此不难发现,日本特许厅的这一政策举措,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作价的方式,变相地增加了日本中小企业的资本容量与企业规模;另一方面,也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可以更为便利地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及融资。
通过观察日本“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制度的流程图(见图1),不难发现以下重要特征:(1)日本特许厅在这一制度中实质性地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这既能促进这一制度有序、稳妥的落实与推进,也对咨询公司所提交的评估书承担政府担保的责任,以进一步凸显评估书的真实性与市场价值,更缩短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实际距离,促使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畅通、更为客观。(2)日本金融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逐渐进入“金融化”程序,将进一步丰富日本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种类,扩大市场的参与主体及潜在规模,同时也为未来知识产权的市场化交易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3)这一制度充分尊重了市场主体性的基本原则。举例而言,无论是金融机构选择申请项目及负责实施评估的咨询公司,还是其最终决定是否给予对象中小企业融资,都完全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即金融机构可依据咨询公司所出具的客观评估报告独立做出是否给予贷款的判断,而以特许厅为代表的日本政府不会进行干预甚至是施压。(https://www.daowen.com)
图1 日本“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制度的流程图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特许厅开设的“从知识资产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金融促进支援”官网(http://chizai-kinyu.jp/)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
为了更为便利且高效地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项目,日本政府专门指定了全国61家金融机构参与合作运营(见表5)。从地理位置的分布来看,这些金融机构覆盖了日本全境,这有助于各地方中小企业就地寻找对应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从金融机构的组成而言,其中既包括了诸如瑞穗银行、理索纳银行等日本排名靠前的大型金融机构,同时也涉及大量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这不仅有助于增加日本金融行业的整体活力,为国内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同时更有助于促进日本国内中小金融机构的振兴,推动日本金融市场便利化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