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快递服务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

快递服务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派送环节是快递全程全网形成部分的重点一环,也是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在快递业务旺季期间,“最后一公里”配送脱节、货件积压成了快递公司的“死穴”之一,同时也成为热衷网购消费者的“心理障碍”。目前,“社区收发室”已陆续接入了申通、汇通、韵达等多家快递企业,实现了24小时营业,试运营一周的日业务量可达上万件。可见,电子商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快递业的发展。

快递服务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

(一)快递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国内日益兴起的B2B、B2C电子商务,个人网购和邮购等正在成为我国快递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9亿件,同比增长53.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97.5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1.9亿元,同比增长56.9%;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7.8亿元,同比增长39.9%;国际及我国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4.9亿元,同比增长12.9%。

(二)快递业将由低价竞争向多种经营增值化服务方向发展

快递业形成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快递时限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没有形成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快递市场竞争格局导致的。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客户群是低价值的个人客户,对价格敏感而且对时效要求较高,更重要的是毫无忠诚度而言。顺丰的主要客户群是中小企业,在这个领域顺丰无疑占有很大的优势。但作为国外快递企业如FedEx和UPS,他们的客户群主要为高端客户和外资公司。高端客户是指邮递奢侈品、精密仪器、高端鲜花等高价值,对价格不敏感,对安全性、时效性要求高的客户。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资快递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低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高收入的原因。国内快递企业应将快递产品向差异化高价值方向开发。

市场定位是根据细分市场上竞争者产品与服务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某些产品和服务的重视程度,塑造本企业产品服务与众不同的鲜明形象并传递给客户,从而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国际快递市场大部分份额为外资快递公司占有,民营快递企业在国内快递市场上具有优势;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要整合自身资源优势,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明确地形成个性化市场定位,建立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和坚守各地细分市场,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三)快递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13年,“三通一达”、顺丰速运和邮政速递前六强已经占到快件量市场份额的82%以上,主要是由于他们服务范围广,网点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市场定位覆盖“高中低”,为多数电商快递的首选。

我国快递业真正开始市场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还处于竞争向垄断发展的阶段,成熟度不高在情理之中。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快递行业的市场空间,给了众多民营企业生存的空间。但是,由于国家政策提高了行业准入的要求,而市场对快递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加工快递业本身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依赖,使快递业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随着行业壁垒的逐步提高,快递企业的优胜劣汰正在加剧。因此,低集中度的局面并不会延续很久。整个行业必然朝着更高的市场集中度和更高的成熟度发展。

(四)我国快递“最后一公里”收派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作为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一环,快递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众所周知,派送环节是快递全程全网形成部分的重点一环,也是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确保快件即时安全送达,提升服务质量,宣传品牌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使快递走向千家万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快递业务旺季期间,“最后一公里”配送脱节、货件积压成了快递公司的“死穴”之一,同时也成为热衷网购消费者的“心理障碍”。

1.快递“零售店”模式(www.daowen.com)

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目前我国快递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来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收派难题,靠快递公司单方面去做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包括快递在内的邮政行业也开始尝试与零售业合作,充分利用超市、便利店等的便利条件,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最后一公里”收派难题。

2.快递“地铁收发室”模式

自2011年以来,京东商城与京投资产公司合作,分布在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的20个车站外便利车兼职做起了市民网购的“收发室”,这是全国首家地铁与电子商务合作的自提业务。目前在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的各站点均有京东商城的自提服务,快递人员每天坐地铁送货,环保省时。市民上午在网站下单购物,下班回家出站就能取货,并可通过现金及POS机刷卡支付货款,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快递逢节变慢递”的窘况。

3.快递“社区收发室”模式

2011年,北京市在海淀、朝阳等区的社区和高校等地,建立了首批15个物流“社区收发室”,共覆盖100个社区,服务13.2万余户居民。快递公司选择学校里的小卖部或者报刊亭作为代收点,把快递送到“共同配送”站点后,工作人员按照小区归类,统一配送上门。目前,“社区收发室”已陆续接入了申通、汇通、韵达等多家快递企业,实现了24小时营业,试运营一周的日业务量可达上万件。

4.快递“24小时公共智能包裹站”模式

浙江邮政大楼正式向社会推出了“智能便民柜”。它外形酷似小区楼道的报刊箱,操作全都是由电脑自动控制的,开关也需要凭密码进行,操作平台上方还有摄像头,实时记录开箱人信息,收件人可以凭借密码直接收取信件。

(五)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

2013年“双十一”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350亿元,比2012年(191亿元)增长了83%,淘宝交易共产生了1.7亿个快递包裹。可见,电子商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快递业的发展。但是,与支撑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目前快递物流发展较慢成为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不尽如人意的快递物流服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公司如何展开更有效率的合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