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刚组:专业修缮寺庙建筑的建筑公司

金刚组:专业修缮寺庙建筑的建筑公司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刚组是一家以建筑及修缮寺院庙宇为主业的专业建筑公司,2018年迎来了创业1 440年的盛大纪念。金刚组家第25代掌门人金刚则工得到江户幕府的指令后再次修复了寺庙建筑。“二战”后,国家设立了文化财产保护法,迎来了神社庙宇的再修建热潮,在全国拥有庙宇建筑御用工匠的企业并不多,在这个领域一直维持首屈一指技术水平的金刚组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订单。

金刚组:专业修缮寺庙建筑的建筑公司

株式会社金刚组于578年(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在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创立,至今依然健在,是日本也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企业。金刚组是一家以建筑及修缮寺院庙宇为主业的专业建筑公司,2018年迎来了创业1 440年的盛大纪念。

作为一家跨越千年,饱尝历史风霜雪雨依然存活下来的日本最有历史感和成就感的庙宇木工专业建筑公司,时至今日依然巍然屹立,向世间彰显着自己的风采。如今想求教该企业经营秘诀的海内外取经者络绎不绝。

本篇主要介绍这家有着千年奇迹的企业背后的故事,在说金刚组的故事时,我们也不得不说一说它现在的母公司高松建设株式会社和子公司中村社寺是如何和它成为“家庭成员”的。

578年因为要修建四天王寺(在大阪附近),日本从当时的百济邀请了3名修建庙宇的木匠金刚、早水和永路,其中的金刚重光创立了金刚组。

593年,在四天王寺的修建工程中最开始规划的回廊和讲堂基本上完成,这个时候金刚重光提出想回自己的国家百济,但当时的圣德太子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守护四天王寺。经过一番考虑后金刚组就继续留在了四天王寺的领地,并从四天王寺领取俸禄,成了四天王寺的专属寺庙木工。而修建四天王寺时积累下来的木工修建法也作为金刚组的《搭建施工手册》被保留至今。

1576年爆发了石山寺之战,在织田信长的讨伐战中包括四天王寺在内的主要寺庙建筑群几乎都被烧毁,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1597年再次修建了四天王寺,在分院爱染堂多宝塔的避雷铜版上至今可以看到“总栋梁金刚匠”的字样。

1614年大阪冬战,四天王寺再一次被烧毁。金刚组家第25代掌门人金刚则工得到江户幕府的指令后再次修复了寺庙建筑。四天王寺经历了无数次战火以及自然灾害,到此为止已经是第7次被烧毁和重建,每次被毁后都是由历代金刚组修复重建。

1868年因为明治维新的现代化政策,日本国内兴起了神佛分离运动。因为这一运动,佛教受到严重破坏,佛教寺院佛像以及经文书籍都被毁坏,僧尼、出家者以及寺院得到的特权都被废除,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废佛毁寺的时代。四天王寺也失去了领地所有权,金刚组就不能从四天王寺那里领取俸禄了,从而也面临着家业被废弃的危险。在当时的废佛运动中,全国有25 000处寺庙被破坏,公司一直以来以修建寺庙维持运营,一下子没了资金来源。

1932年,金刚组的苦难还在持续,在倔强又刚直不阿的第37代掌门人金刚治一经营期间,公司经营业绩恶化,举步维艰,陷入极度贫困潦倒的窘境,金刚治一觉得自己愧对祖先,极为痛苦,最后在先祖墓前忏悔后自尽。他的夫人金刚芳江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掌门人果敢地挑起了重担,继承了第38代掌门人的职位,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东奔西走四处求援带领金刚组渡过难关。

1934年因为台风四天王寺五重塔倒塌,金刚组再次成功地完成了再建工程。当时金刚组濒临倒闭,这个修复工程让金刚组免于破产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制定了战时统一管理政策,为此许多企业被要求合并,金刚组又一次面临存亡危机,金刚芳江为了保存先祖传下来的宝贵工匠手艺,坚决抵抗政府的这一指令而不肯服从,顽强坚持,最后终于保护了公司。1945年又遭遇大阪空袭,四天王寺几乎全部烧毁。战争中金刚组又一次失去了与寺院有关的所有工作,做一些军事战备用的木头箱子等零活儿度过。“二战”后,国家设立了文化财产保护法,迎来了神社庙宇的再修建热潮,在全国拥有庙宇建筑御用工匠的企业并不多,在这个领域一直维持首屈一指技术水平的金刚组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订单。

如前所述,到此为止金刚组已经经历了3次大的危难。第1次是明治维新时代的废佛毁寺,第2次是经营恶化当家人自杀,第3次是战事发生面临生死抉择。一种是政治上的政策变化带来的厄运,另一种是市场骤变走进穷途末路,这两种都是不可抗的外力把企业卷入命运漩涡而带来的企业危机。尽管如此,金刚组用顽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苦战奋斗渡过难关,甚至女将于危急关头勇挑重担,一马当先带领公司突围。即便如此,2006年金刚组还是没有能够避免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1955年2月3日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制株式会社,结束了创立以来的个人企业体制,但和以前一样公司继续由金刚家族经营。另外“二战”结束后,修建寺庙神社时,开始使用具有防火防灾功能并且更加经济实惠也更便利的钢筋水泥。四天王寺也不例外,五重塔再建的时候讨论过用钢筋水泥施工,但是金刚组只有木造建筑的经验,几乎完全没有钢筋水泥的建筑知识和技术经验。

在被迫向现代建筑工艺变化改革的过程中,渡边利隆因为与金刚芳江的缘分作为上门女婿进入了金刚家族,之后作为第39代掌门人继承了家业。利隆是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在设计事务所工作过,对钢筋水泥施工法非常熟悉,于是公司就从传统的寺庙建筑向现代建筑行业进行革新迁移,1950年公司改制为株式会社,并且开始到东京积极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改革为现代建筑公司后,金刚组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伴随着施工量增加频繁发生筹集、调配资金等问题,需要确保足够的流动资金。1980年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代,地价和建设需求同时上升,金刚组开始进入修建公寓和办公大楼的建筑领域。泡沫经济崩盘后为了维持销售业绩,防止资金链断裂,明知亏损也接受施工订单,卷入了和其他建筑公司的恶性价格竞争大战,结果造成了销售业绩减少、经营恶化的窘况,最后彻底陷入了负债几十亿日元无法偿还的过重债务状态。屋漏偏逢连夜雨,1991年之后泡沫经济崩盘,金融危机席卷日本,银行全部停止发放贷款,千年来都绝处逢生的神话企业金刚组也不可避免地成了牺牲品。金刚组的遭遇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所幸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2006年大阪一家中型建筑公司高松建设伸出了援助之手,出资重新组建了金刚组,除了将营业权移交给新金刚组以外,大部分员工也都转到了新金刚组。跨越了1 400年历史的金刚家族经营的体制就此拉上了帷幕,从此以后金刚组就作为高松建设的子公司一直发展到了今天。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在大阪地区可算是经济界的一场地震,在整个日本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金刚组濒临倒闭的时候,地方新闻媒体可以说一片高呼声,甚至“金刚组的倒闭是大阪的耻辱!”的横幅也被拉出来了。金刚组遍体鳞伤走过1 400年漫长的历史,在它筋疲力尽行将倒地的时候,之前和它没有任何关联的高松建设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而高松建设实际上在2017年也迎来了创业100周年,也是一个家族企业,率领着这个家族企业的高松孝育董事长在当时可以说丝毫也没有犹豫。面对媒体他这样说:“传统一旦被破坏就永远也无法再恢复,金刚组倒闭将是我们大阪同行的耻辱!”高松孝育董事长(2008年以后担任名誉董事长)一声令下,公司立即决定救援金刚组。

接下来高松建设很快就着手准备筹备资金,将金刚组纳入公司旗下。2006年1月高松建设的副社长小川完二(之后2006—2012年出任金刚组的社长,2012年至今担任董事长)作为金刚组的社长人选被派往金刚组。别的家族的经营者进入金刚组这可是千年以来第一次,那么历史可能就要被破坏了。一开始在公司内部出现了抵触情绪,而且小川还是从当时的富士银行(现在的瑞穗银行)被派到高松建设的财务专家,对建筑完全是门外汉。

在小川社长看来金刚组内部存在的问题堆积如山。讨论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的董事会基本没有开过,一味追求“用好的材质做出好的产品”,而把成本盈亏放在了后面。于是小川社长提出禁止接受神社寺庙以外的订单,回归本业,重新审核采购资材原料,严守工期,严格管理成本。对员工公开业绩以及订单信息,并设置了积极交流信息以及与公司员工洽谈的机会与场地,渐渐地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反应。

“神社寺庙建设是神圣的事情,怎么能谈论赚钱呢!”

“一味地追求利益就等于背叛客户!”

类似这样的反对声音在公司内部此起彼伏。同时,类似“原来我们这么不赚钱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样惊讶而且愤怒的声音逐渐增多。

随着被高松建设派来的大部分经营管理层的到位,新生的金刚组诞生了。旧金刚组非常不擅长收支计算,新社长小川完二首先提出要强调成本意识,同时强化营业部的主要功能。在公司股份制改革以后,也让在原来的“金刚组”里作为栋梁存在的骨干承担起经营的感觉。以前的骨干们为了做出好的产品会无视成本埋头忘我地干活,而在新的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在“作为企业不能出现赤字”的要求下,千年老铺企业的内部开始了变革的涌动。

事实上,新金刚组也必须坚守的是跨越1 400年传承下来的御用工匠的“匠人技术”,即使在200年或者300年以后也依然能传承下去的日本木工建筑技术才是金刚组工匠精神的核心。御用工匠手上掌握的那门手艺绝非用工作手册就可以说明白道清楚。在金刚组的御用工匠集团里,以各位栋梁为首的各个“组”分别负责各个神社寺庙的修复和再建工程。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御用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其中所蕴含的不可撼动的真谛,确实迫切需要重建经营管理架构

面对人心动摇的公司现状,小川社长一年中多次和员工们举行意见交流会议,和大家互相沟通听取建议,他不断强调:“为了接下来几百年都能够维护好神社寺庙,公司应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在这种循序渐进不断进行的交流中,大家开始理解和接受“不伤害核心部分的对传统的改革”。到2012年,也就是在小川社长上任6年的时候,金刚组的御用工匠一个也没有离开金刚组。带领金刚组驶出经营低迷的隧道以后,小川社长回顾说:“将金刚组变革为一个普通的公司是我最大的使命,其实我并没有实施什么特殊的经营战略。”(www.daowen.com)

我们来探索一下金刚组诞生的历史背景。很早以前佛教在尼泊尔蓝毗尼园诞生,先是在公元一世纪传到中国,又在384年传到朝鲜半岛的百济。佛教在日本被公开传播应该是在日本大和朝廷和百济结下盟友关系后开始的。当时百济的圣明王派来使者,向大和的钦明天皇献上了金通的释迦牟尼像、经典以及佛具等,从时间上来讲应该在538年,可能僧侣之类也是这时开始来到当时的大和。大和朝廷热切盼望佛教能够普及,虽然佛像、经典以及僧侣都有了,但如果没有寺院,佛教就没有办法传播。于是邀请以金刚重光为首的3名造寺工匠来到日本。佛教传到日本,深入日本文化,并在日本人的精神里扎根。

看一下当时的国际大环境,4世纪中叶以后在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3个国家并存,并且一直重复着联盟和纷争的局面。6世纪上半叶即位的百济圣名王从中国南朝梁武帝那里得到了“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绥东将军•百济王”的称号,一开始百济和新罗联合在一起对抗高丽,再后来百济一直受到新罗的压迫,538年不得已把都城从熊津迁移到泗沘,在被逼无奈的状况下为了和新罗抗衡向大和求援。百济用当时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佛教文化来讨得大和朝廷的欢心,以此获得援军。另一方面,用传播东方文化——佛教来获得醉心于佛教的梁武帝的欢心,也是一个不错的外交策略。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下,根据大和朝廷的要求百济派出了造寺工匠,而且是水平最高的工匠。金刚组的创立是在578年,日本当时是敏达天皇七年,中国正值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王朝有“陈”和“北周”。

金刚组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拥有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工匠技术。在遍布日本的寺庙建设中,金刚组作为有史以来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专业工匠集团,在千年历史上留下了他们大大小小的珍贵足迹。在国宝级神社寺庙和各种庙宇楼阁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以及很多城市的城郭等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中,金刚组展现其卓越技术的例子不计其数。

我们说明一下什么是金刚组御用工匠的工作,尤其是木工头领的重要工作。首先从进入山里选择木头开始,工匠们进到山林,要四处勘查各种木料,这个是这样的木头所以应该用在哪里,那个木头是朝右边拧着的那么就要用朝左边拧着的木头来和它组合,就像这样边找木头边设计想象木头用在哪里,世间没有万能的木头,也没有用不了的木头。

选择木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接下来搬运木头也是一番辛苦的劳作,而加工木头就更是费脑细胞的活儿了。对太有个性的木头进行加工,组合不规整的木材也是工匠们要完成的工作,而这也正是这些栋梁设计师们出彩的地方。无论是木头的个性还是工匠们的手艺个性,其多样性、丰富性、变化性、不可控性、不兼容性,甚至于互不妥协的纠结性都得到了极致完美的发挥,将这些统括在一起的个性顽强的木头和匠人工艺完美无憾地组合在一起就是统筹栋梁的工作。

再有,这些寺庙神社的建筑被要求能够经受风霜雨雪的洗礼,即使200年或300年也能依然牢固如初。也就在大约400年前的时候,金刚组第32代当家人金刚兴八郎喜定留下《职家心得之事》,其中就讲到了作为职业匠人的各种戒律规定,其中最重要的精髓当属这一句:“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被谁看到,我们做的工作都是对得起自己的。”

高瞻远瞩的志向,无比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在这句话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刚组从事的建筑都是与神社寺庙、祈祷以及供奉有关的工作,也就是从事着“侍奉神灵”的神圣工作,正因为这个精神植根于工匠们的脑海深处,“不太赚钱”“不可马虎”和“不可偷工减料”这样的心理非常强烈。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工法技术如何进化,维持最卓越的技术水平,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才是金刚组最宝贵的特色。就算在时代变化和产业革新等翻云覆雨的昨天或者今天,在根本上坚持真理的企业才有可能持续长足发展,可以说金刚组正是验证了这一哲学的真实案例。

金刚组会存活至今的另外一个秘密就是“被大家热爱”。

“我们不能接受金刚组破产!”

“这是日本的宝贝,不能让它消失!”

当金刚组濒临末路的时候从日本的四面八方传来了这样珍惜它、关心它和想帮助它的声音,这也正是它被这么多人热爱的表现。因为神社寺庙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之处。

对于以修建神社寺庙等历史文化遗产建筑为本业的金刚组来说,施工之前的讨论时间就有可能需要花上十年,而一座寺庙的修建工作可能要用300年的岁月来衡量。但是在钢筋水泥建筑的需求高涨的泡沫经济时代,金刚组要想和这些钢筋水泥建筑公司竞争的话,一个建筑物的衡量时间就要变成30年,缩短为一直以来的十分之一。随着时代的迁移金刚组也陷入了这种竞争,不得不和那些以“再快点,再大点”为特长的大手企业去竞争,虽然金刚组并不擅长,但只能以“无论如何也要为之”的想法去承包工程。

金刚组的工匠们一直以来都是怀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被谁看到都不会被笑话”的工匠精神在工作,以“300年以后自己做的活儿也能够被高高评价”的目标在兢兢业业工作,一下子缩短为十分之一以后他们就变得很难把控尺度了,即使从事一般的钢筋水泥建筑工程,也会因为要做出漂亮的活儿而去在意和纠结资材等,结果就浪费了工期,造成人工费上涨,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公司经营情况当然就越来越窘迫。当然,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到此为止金刚组面临过好几次即将倒闭的危机,作为一个企业实体金刚组不是完美无缺的。不用说,在管理体制上的成本意识、管理模式、市场营销、营业销售、人才培养和战略制定等方面都有很多缺陷,有待完善。但是弥补这些不足的是它的技术、志向与合作伙伴、顾客、一般民众对它绝对的信赖和期待,以及他们无条件的爱护和关心。

金刚利隆从第32代掌门人金刚喜定手中接过《遗言书》时,看到其中的“16条教诲”里有这样的记载:“绝不可去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于是反省到“我就是做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并对金刚组应该追求的目标做了定性,“没有御用工匠就没有金刚组。正是因为有神社寺庙的建筑所以才会有我们金刚组”。

其实我们要清楚地看到,高科技也好,工作能力也好,服务内容也好,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转移的。作为企业存在的最基本的状态、干劲、志向等,都是理所应当的素质。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不被合作伙伴和顾客热爱的企业,连存在的基础都会消失。

金刚组已经走过1 400年的漫长历史,今天我们来看被各个时代拥抱过并且热爱过的金刚组,不是看它的营业利润或者规模大小,而是看真正的企业价值所在。追求企业长寿的经营者看完金刚组的故事以后,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的企业是不是能够被时代拥抱被大众热爱,在濒临危机的时候也会有无数双手从四面八方伸出来援助吗?我们相信这一点非常重要。

高松建设株式会社始于1917年高松留吉为了承包土木建设工程而成立的高松组。1959年创业者高松留吉突然去世,其子高松孝之和弟弟孝育紧急接手了家业。那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高松一族拥有的家族企业交给非本家族的社长经营。2018年高松孝育的次子高松孝年就任社长。高松孝年毕业于关西大学商学部,毕业后1994年进入积水House公司,1998年加入高松建设专用住宅部(现在的JPHome),担任该公司社长一职以后兼任高松集团的董事。

高松建设自创业以来经营一直都是盈利状态,没有任何债务。作为建筑公司,在坚实的财务管理体制下,事业发展非常顺利,在住宅和公寓方面市场占比也很高。高松建设是高松集团的核心公司,现在该公司销售业绩达到543亿日元(2017年3月统计数据),拥有员工1 168名(2017年)。在2017年的时候迎来了创业100年的盛典,名誉董事长高松孝之对将来做了这样的展望:

“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这100年是一个漫长的商业过程,但就算100年也才通过了一个关口,这以后还有150年、200年的时间,我们都要守护好客户的重要财产即他们的建筑,还要更加努力才行。”

高松建设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来于2008年改组为控股的高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在集团下面拥有20多个子公司。作为建筑行业的专业企业,业务内容包括了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房地产事业这3个部分。高松集团提出的口号是:迅速应对客户的所有需求,创造出真正令他们感动的作品。高松集团的总销售额达2 451亿日元,工作人员3 577名(2018年3月末)。

株式会社中村社寺(原名中村建设)创立于公元970年,主要业务是设计施工神社寺庙、修复文物建筑等,也是在濒临倒闭的时候被高松建设救助的一家技术高超的建筑公司。

在中村建设创立那一年,为了纪念曾经辅佐过天皇的官员藤原实赖,中村社寺的创始人从京都被召唤到爱知县一宫市修建极乐寺(现在的禅林寺),从那以后就一直留在那里从事修建和修缮工作。极乐寺是一座地位很高的寺庙,能被召唤来修建这个寺庙可以断定中村社寺的创始人当属手艺非常高的御用工匠。到了明治时期,中村社寺又负责修建了国立博物馆、总持寺、歌舞伎座、本愿寺敕使门等代表性的日本寺庙建筑。拥有这么辉煌的寺庙建筑业绩的中村社寺在来到爱知县以前一定在京都也修建过寺庙,其创业时间说不定早于现在已知的年份。

后来中村社寺因为业绩恶化,在2007年成为高松集团的一员,属于高松集团的孙子辈公司,现在该公司主要在名古屋中心的中部地区专业修建神社寺庙建筑。公司继承先人的智慧,秉持工匠精神、技术和情怀,不断挑战自我,发挥具有悠久历史的寺庙木工专业审美意识,为了打造出更具文化魅力的建筑而不断努力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