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源诅咒假说:现象、原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诅咒假说:现象、原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造成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这种社会问题,已经在我国中部资源型城市中显现出来。而过度地开掘也导致资源的迅速萎缩,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资源诅咒假说:现象、原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进入20世纪5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商业人士发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济速度低于资源匮乏的地区。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名言:我们的国家很富有,但我们的人民很贫困。二战结束后,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资源匮乏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而中东等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却明显逊色很多。这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趋于促进经济发展,而更趋于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源诅咒”。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造成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较高的资源禀赋趋于导致财富流失

资源的开发开掘往往带来巨大的财富累积,而财富拥有者的挥霍无度和对域外奢侈品的追求导致大量的财富外流。同时,巨额的财富也会使企业主和政府忽视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关键问题。

2.较高的资源禀赋容易导致经济结构的单一化

资源型产业都是资源指向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当大部分资本投入资源型产业后,其他产业往往由于得不到资本支持而发展缓慢。这样就造成资源型国家、城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www.daowen.com)

3.“荷兰病”效应

资源禀赋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往往占据了核心地位。资源的突然发现或价格意外上涨会导致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结果最终使当地制造业衰落、服务业繁荣。而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甚至培育企业家的使命,一旦制造业衰落,一个国家就失去了长足发展的动力机器。

4.资源禀赋导致的腐败与寻租

Korhonen等学者认为,与其说“资源诅咒”是经济问题,不如说“资源诅咒”是社会问题、制度问题。法制不健全、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导致经济制度安排与配套服务不完善。而丰富的资源本身蕴含着巨额的经济租金,在不完善的行政体制下,政府寻租的收益要明显高于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结构而带来的收益。

“资源诅咒”的现象不仅体现为一个经济问题,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社会问题,已经在我国中部资源型城市中显现出来。点状分布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以采掘初级生产资料为表现形式。这样,在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结构中,往往以采掘业为支柱,制造业发展不利,导致工业结构过于单一。而过度地开掘也导致资源的迅速萎缩,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而采掘业导致的烟尘、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也使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凸显。同时,由于对矿业垄断的形成,资源型城市的贫富分化问题严重,教育医疗水平不足,对高端科技型人才吸引力差,而社会富裕阶层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移民,也导致财富的大量外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