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账户的用途结构分类方法

账户的用途结构分类方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提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损益计算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图4.5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结构图结算类账户提供货币指标,按发生业务的对应单位或个人开设明细分类账户核算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等三类。

账户的用途结构分类方法

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提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损益计算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

(一)盘存类账户

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这类账户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盘存类账户的借方反映本期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增加额,贷方反映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本期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结存额。盘存类账户结构如图4.2所示。

图4.2 盘存类账户结构图

盘存类账户均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式检查财产物资实存数,这类账户除货币资金账户以外,其明细账户可以提供实物和货币两种核算指标。

(二)结算类账户

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债务人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

1.债权结算账户

债权结算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各个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往来结算的账户。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债权结算账户的借方反映本期债权的增加数,贷方反映本期债权的减少数,期末若有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债权的实有数。债权结算账户结构如图4.3所示。

图4.3 债权结算类账户结构图

2.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各个债权单位或个人之间债务往来结算的账户。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账户。债务结算账户的贷方反映本期债务的增加数,借方反映本期债务的减少数,期末若有余额在贷方,反映债务的实有数。债务结算账户结构如图4.4所示。

图4.4 债务结算类账户结构图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企业在与其他企业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时,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这类账户既兼有债权结算账户的功能,又兼有债务结算账户的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与企业经常发生结算业务的往来单位,在某一交易中是债权人,但在另一交易中又是债务人,为了集中反映企业与同一往来单位的债权和债务情况,需要设置债券债务结算账户,以核算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及余额。当企业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时,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账户贷方核算销售过程中预收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这时,“应收账款”账户的性质变为了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当企业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时,可以利用“应付账款”账户核算购进过程中预付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这时,“应付账款”账户的性质变为了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企业还可以将“其他应收款”账户和“其他应付款”账户合并为“其他往来”账户来反映企业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其他往来”账户的性质。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借方反映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贷方反映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若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若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结构如图4.5所示。

图4.5 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结构图

结算类账户提供货币指标,按发生业务的对应单位或个人开设明细分类账户核算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跨期摊提类账户

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但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账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费用支出,这些费用是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需要在各个受益期内分摊或预提,以便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为了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应设置跨期摊提账户,通过跨期摊提账户将由若干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摊销或预提。跨期摊提账户主要有:资产类跨期待摊账户和负债类跨期预提账户。

资产类跨期待摊账户包括“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这些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某些已经发生的或支付的,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分摊费用的账户。负债类跨期预提账户包括“预提费用”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根据规定预先从成本或有关损益中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或发生的各项费用。但是,这两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借方反映本期费用的实际支出额,贷方反映由各个会计期间摊销或预提的费用额,期末账户余额若是借方余额,表示已支付尚未摊销的费用额,若是贷方余额,表示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额。跨期摊提账户格式见图4.6所示。

图4.6 跨期摊提账类账户结构图

跨期摊提类账户根据核算内容分别归为资产类和负债类,但其性质属于费用账户,由于现行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不属于当期的费用不能确认为费用,暂列入资产或负债中核算。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虽已取消,但各经济组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这两个账户。

(四)资本类账户

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账户。资本类账户贷方反映本期各项资本、公积金的增加额,借方反映本期各项资本、公积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为贷方余额,表示各项资本、公积金的实有额。资本类账户结构如图4.7所示。

图4.7 资本类账户结构图

资本类账户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只能提供的货币指标。

(五)调整类账户

调整类是指用来调整有关账户的账面余额,以反映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等三类。

1.备抵账户

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备抵账户与被调整账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由上公式可以看出,备抵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记账方向应是相反,即被调整账户借方反映增加(减少)额,贷方反映减少(增加)额,余额为借方(贷方)余额,备抵账户则是借方反映减少(增加)额,贷方反映增加(减少)额,余额为贷方(借方)余额。

备抵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账户。

(1)资产类备抵账户。

资产备抵账户是指用来抵减某类资产(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这类资产账户的实际余额,资产备抵账户主要有:“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存货跌价准备”等账户,其中“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账户的备抵账户。资产备抵账户的结构如图4.8所示。

(www.daowen.com)

图4.8 资产备抵账户结构图

(2)权益备抵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是指用来抵减某类权益(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这类权益账户的实际余额,权益备抵账户主要有:“利润分配”账户。“利润分配”账户是“本年利润”的权益备抵账户。权益备抵账户结构如图4.9所示。

图4.9 权益备抵账户结构图

2.附加账户

附加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以取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附加账户与被调整账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由上公式可以看出,备抵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记账方向应是相同,即被调整账户借方反映增加(减少)额,贷方反映减少(增加)额,余额为借方(贷方)余额,备抵账户则也是借方反映增加(减少)额,贷方反映减少(增加)额,余额为借方(贷方)余额。

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3.备抵附加账户

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调整功能,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当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方向相同时,调整账户具有附加调整的功能,当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方向不同时,调整账户具有备抵调整的功能。备抵附加账户与被调整账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备抵附加账户主要有“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该账户是“原材料”账户的备抵附加账户。以“材料成本差异”为例说明,备抵附加账户结构如图4.10所示。

(六)集合分配类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相关费用的账户。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些间接费用发生后不能直接计入有关账户,需要先归入集合分配账户后,再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账户。集合分配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账户等。集合分配账户的借方反映本期归集的各项费用额,贷方反映分配到有关账户的费用额。集合分配账户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费用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初和期末余额。集合分配账户结构如图4.11所示。

图4.10 备抵附加账户结构图

图4.11 集合分配账户结构图

(七)成本费用类账户

成本费用账户是指用来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成本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成本费用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等账户。成本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计入某一成本对象的全部费用额,贷方反映某一成本对象生产完工转出的全部费用额,期末如有余额为借方余额,表示某一成本对象尚未完工的实际生产成本。成本费用账户结构如图4.12所示。

图4.12 成本费用账户结构图

成本费用类账户可以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其明细分类账户应按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提供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货币指标和实物指标。

(八)损益计算类账户

损益计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损益计算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企业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收入的账户。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其他收益”等账户。收入类账户的贷方反映本期各项收入的增加额,借方反映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各项收入的数额,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收入类账户结构如图4.13所示。

图4.13 收入账户结构图

2.支出类账户

支出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企业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成本费用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账户。支出类账户借方反映本期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成本费用,贷方反映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各项成本费用的数额,其核算内容也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支出类账户结构如图4.14所示。

图4.14 支出账户结构图

(九)财务成果类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主要有“本年利润”账户。财务成果账户的贷方反映一定期间转入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反映一定期间转入的与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数额。期末如果是贷方余额,表示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即为企业的利润额。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收入小于费用的差,即为企业的亏损。财务成果账户结构如图4.15所示。

图4.15 财务成果账户结构图

财务成果类账户只反映一个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形成,因此,年末将本期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财务成果账户无余额。

企业的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如图4.16所示。

图4.16 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