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尺度的环境边界与可持续发展转型研究

城市尺度的环境边界与可持续发展转型研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是人口规模最为集聚、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形态,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具体的实践单元。因此,研究城市尺度的环境边界,驱动城市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的可持续转型,就显得尤为关键。行星边界理论的出现,为建立全球与市域两种不同尺度的环境边界之间的联系,在市域尺度分配安全操作空间,建立可比较、可验证的环境边界划定标准,提供了可能。诚然,行星边界框架在市域尺度的应用研究较为缺乏,有待加大研究力度。

城市尺度的环境边界与可持续发展转型研究

城市是人口规模最为集聚、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形态,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具体的实践单元。2016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4.5%,预计到2030年会达到60%[53]。城市中的人类活动已成为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应该对全世界80%以上的温室气体负责[54]。因此,研究城市尺度的环境边界,驱动城市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的可持续转型,就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行星边界理论在市域尺度的应用并不多见。Dearing等对云南省洱海流域和安徽省舒城县的重要环境边界进行了设置,在行星边界创始框架对环境系统动态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将其拓展为四类(线性非线性、临界阈值、早期预警信号),根据已有研究记载的环境问题,选择空气质量、表土稳定性、水体质量、水体治理、泥沙质量、泥沙治理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行为观察记录设定边界[55]。Hoornweg等率先对世界典型大城市的环境边界进行了研究,生物物理系统过程结合城市环境数据的可获得性在行星边界框架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所有的环境边界均以全球平均边界(人均值、指数、百分比、浓度等)为参考,有些基于行星边界更新框架进行分配,如水边界、土地边界、氮边界,有些基于国际组织的报告、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既定标准或目标而定,如碳边界、城市恢复力目标等[56]

可见,行星边界理论应用于市域环境边界设定的已有研究方法,既有以行星边界框架在全球自上而下分配或全球标准或目标为参考,也有以本地环境系统过程的历史纪录数据为依据。(www.daowen.com)

行星边界理论的出现,为建立全球与市域两种不同尺度的环境边界之间的联系,在市域尺度分配安全操作空间,建立可比较、可验证的环境边界划定标准,提供了可能。诚然,行星边界框架在市域尺度的应用研究较为缺乏,有待加大研究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