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方案

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方案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精准扶贫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估,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导扶贫对象参与项目管理。

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方案

1.财政安排及争取上级资金

2015—2017年,预计累计投入37.88亿元,按年度分为2015年11.12亿元、2016年13.24亿元、2017年13.52亿元,其中:市以上投入16.6亿元、占比43%,市本级投入6.44亿元、占比17%,县级及县级以下投入14.84亿元、占比40%。(1)分项目类别为:低保兜底投入15.74亿元、占比42%;产业及创业扶贫投入12.79亿元、占比34%;特殊贫困人口救助投入5.14亿元、占比13%;医疗救助投入3亿元、占比8%;残疾人贫困救助投入0.95亿元、占比2.51%;因学致贫救助投入0.15亿元、占比0.4%;增加就业岗位投入0.09亿元、占比0.24%。(2)分投入类型为:直接给贫困人群发放现金24.21亿元、占比64%,按照23.87万贫困人口计算,年人均3381元(含医疗救助);基础设施建设7.76亿元、占比20%;产业扶持5.54亿元、占比15%;技能培训0.25亿元、占比0.66%;其他0.13亿元、占比0.34%。(3)计划投入重点:2015年重点用于农村低保投入4.73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扶贫投入1.23亿元、农村五保投入1.03亿元、医疗救助投入0.85亿元。2016年重点用于农村低保投入5.25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扶贫投入2.12亿元、农村五保投入1.12亿元、医疗救助投入0.85亿元、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投入0.6亿元。

2.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支农贷款对贫困人口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从授信审查、资金调度等方面优先支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协调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平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完善信贷服务,注重按市场规则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银信部门不断创新模式、创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小额贷款促发展助脱贫作用。保险公司积极开发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业务,助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全面发展。金融、银监部门负责制定扶贫小额信贷的具体实施办法。

3.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筹捐资积极性(www.daowen.com)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精准扶贫,设立济宁市精准扶贫公益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鼓励经营状况好的国有企业拿出一定比例利润用于扶贫。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有条件的可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制定吸引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的激励政策,倡导民营企业包村包户扶贫。

4.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县级政府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负主体责任,市级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将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建立完善“村制定、乡审查、县审批、市备案”的精准扶贫项目申报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精准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实行扶贫项目竞争立项制度、项目实施终身责任制和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建立精准扶贫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估,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导扶贫对象参与项目管理。

扶贫工作关系民生福祉,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众志成城的力量、务实精细的作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过上小康生活,为加快实现济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