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思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方法优化

新思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方法优化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是核心,增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是必要条件。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作用。一是完善国家涉农补贴政策。三是尽快出台农业地方补贴政策。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因此,需加强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政策体系。因此,推进城镇化要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严防出现新一轮借城镇化之名夺农民之利的行为。三是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新思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方法优化

我国耕地有限,农产品是永不贬值的黄金。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是核心,增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是必要条件。当前,在农业转轨期,尤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作用。一是完善国家涉农补贴政策。重点推进惠农补贴资金的分类管理,将种粮补贴直补到真正务农的生产者手中,提高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幅度。比如,可将粮食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三补”政策合一,直接按二轮延包面积发放补贴,既解决历史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问题,又便于操作,减少行政成本,防止虚报冒领。二是加大惠农补贴整合力度。目前国家支农惠农的补贴项目众多,但重点不突出、资金规模效应不明显。建议整合涉农建设资金,逐步将部分补贴和补助类强农惠农资金整合转化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类资金,充分发挥惠农补贴正向激励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尽快出台农业地方补贴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农业补贴政策,如用专项资金对特色种养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奖励补助,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加上国际大市场的影响,对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因此,需加强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政策体系。

强化农村财政金融政策。当前,一些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不仅未给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反而将农村存款抽向城市,造成农村资金供求失衡。应改革完善现有农村金融信贷机制,将金融机构资金“抽水机”变为“供水泵”,增强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农业财政投入增长制度化、法制化,从中央到地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涉农投入比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明确到位比例和时限,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加。此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特别是对农户自愿投资投劳兴建的生产生活设施,财政可以运用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示范启动等政策手段给予适当扶持。(www.daowen.com)

推进与城镇化配套的农村改革。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因此,推进城镇化要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严防出现新一轮借城镇化之名夺农民之利的行为。特别需要关注三个重点: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农村土地、农村房屋和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应先通过确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然后进入市场交易,盘活农村产权资源,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土地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民进城后,需保留其在农村的土地、房产、集体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同时完善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发展成果。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每年选定推广一批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通过宣传、示范推广到村到户,以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以高新机械推广和解放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大农机推广力度,鼓励发展农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争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