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全域饮水,促进乡村生态文明

打造全域饮水,促进乡村生态文明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乡15个村,有14个是贫困村。而作为国家贫困县,南部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也只有7亿多元。对此,南部县委、县政府认为,解决百万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南部县投入70多万元,在三清乡乐垭村修建一座加压站,把水顺利送入五灵乡。环境监测人员在排污口进行河水取样作业,考核排放水质。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境内的主要流域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县域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全域饮水,促进乡村生态文明

1.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

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差别化投资补助政策,采取集中管网供水与分散住户个别解决相结合的方式,“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人人有干净水喝”的目标,实现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全覆盖,共解决了13998户43600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集中供水村156个,含80个贫困村3500个贫困户及非贫困村2284个贫困户,共18000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2.全县安全饮水实现城乡一体化

南部县是“红色盐乡”,地下水含盐量高、重金属含量高,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现象十分普遍。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当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为此,他们把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作为治本之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整合资金20亿元,依托嘉陵江、西河和升钟水库“三大饮水源”,建成6个大型制水厂,铺设9条供水主干线,形成了“三源六厂九线+N”的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体系,并建立五级管护体系,实行政府补贴贫困户每户800元的政策,减轻困难群众入户安装费用负担,实施贫困户饮用水限价和逐步同价政策,让所有农村群众都吃上了与城里居民一样品质的自来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专栏:南部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今天是南部县五灵乡丁字桥村村民孙永芳一家安装自来水的日子,孙永芳早早起床,把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找出满是灰尘的洗衣机。这台洗衣机还是孙永芳娶儿媳妇那年买的,一天都没用过,今天用上了,她比过年还高兴。

五灵乡境内无大江大河,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全乡15个村,有14个是贫困村。“遇到天旱,吃水要到山下的水凼凼去挑,天不亮就要起床,来回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孙永芳说,“挑水用的水桶现在可以‘下岗了’!”

这得益于南部县实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此之前,南部县通过红层找水、打深井、乡镇修建集中供水站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但由于工艺不完善等原因,水质难以达标。为让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南部县决定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做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一年多来,全县先后投入7亿多元,新修6座现代化水厂,安装主管网600多公里、进村入户管网4000多公里。而作为国家贫困县,南部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也只有7亿多元。对此,南部县委、县政府认为,解决百万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全县新修的6座水厂实行分片供水,并建立10个乡镇供水服务站,负责日常的安装、维护等。南部县优先让贫困村和贫困户吃上放心水,并给予每户700元的安装补贴。同年,脱贫“摘帽”的60个贫困村全部吃上了放心水。

五灵乡距南部县城60公里,距供水的楠木水厂20多公里,而该乡海拔比楠木水厂高出110多米。南部县投入70多万元,在三清乡乐垭村修建一座加压站,把水顺利送入五灵乡。像这样的加压站,全县已经修了20多座。(www.daowen.com)

2016年,南部县已有40多万人受益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到年底可达到65万人。2018年,城乡供水一体化总投入超过15亿元,全县所有农村居民都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指利用“三源六厂九线+N”的全域供水体系网由三大水源向农村各个地区延伸,建立一体化的城乡供水网络系统,实现城乡联网供水和水资源共享,达到城乡居民共享优质饮用水的目的,提升城市供水质量,让农村居民享受“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的饮用水服务,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带动了工业发展。

3.打造水生态文明促进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结合其他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水保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水利行业实施面积55平方公里。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开展城市水景观工程建设,启动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升钟库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工程2个,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改善了城乡水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及生活品位,提高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加快推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

专栏:加快绿色发展 建设“亲水南部”

目前南部县老鸦镇的生活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变成了清流。环境监测人员在排污口进行河水取样作业,考核排放水质。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境内的主要流域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县域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南部的湖蓝了、江清了、河净了,嘉陵江南部段、西河、宝马河、升钟湖、八尔湖等,已经成为鱼虾戏水、绿树环绕的休闲景观场所,极大改善了沿岸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建设“共赢”,南部县始终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摆在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绿化行动、“清水”工程,科学划定城镇用地红线、工业园区范围边界线、山体、水体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严禁挖山填湖、非法开采、违法排污、乱砍滥伐。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内河流域综合保护区创建,抓好森林公园建设、湿地保护、城市绿化、生态修复,深入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行动,精心呵护、保护开发好“一江五湖”。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打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南部县的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换污水为清流,通过收集处理污水用于冲厕、灌溉或达到排放标准成为清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统筹治理,加快绿色发展,全面打响“五湖天下柔”和“亲水南部·养心福地”品牌,使南部县成为体验休闲旅游康养的最佳目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