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与制度创新

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与制度创新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并不是消极的生态维护行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产性投资。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农业生态资本投资外溢效应的影响条件,重点探讨了生态资本投资收益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与制度创新。

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与制度创新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从“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生态溢出”的视角展开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原创性。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农业生态恢复建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业生态技术研发等活动,对特定范围内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一定的投入,并经过与开发对象的有机结合,使农业生态资源质量及数量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增加上的投资行为。农业生态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并不是消极的生态维护行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产性投资。本书是生态资本理论、资本投资理论、公共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农业经济学交叉融合研究范式的有益尝试,有可能引发资本、资本投资外部性的深层变革。

第二,本书从“投资”角度,而不是“投入”的角度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在研究角度上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农业生态资本产权投资,它之所以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因为投资所获得的产权能够带来收益。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农业生态资本投资对私人和企业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最大的问题是生态溢出被动溢出,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无法计入投资者收益,导致私人和企业对农业生态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的持续动力不足。因此,研究农业生态资本投资问题必须解决生态溢出这一难题,否则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的主体只是政府。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不够的,一方面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政府治理效率低下。基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解决生态溢出问题是农业生态资本投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本书从公共品和外部性理论的产权解释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生态溢出的界定思路,指出了农业生态资本外溢主动溢出的制度保障,包括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价值核算制度、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产权交易制度、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权益补偿制度、农业生态资本投资基金保险制度、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组织保障制度、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技术支持制度等。研究成果能够为缓解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提供参考。(www.daowen.com)

第三,本书在研究思路上具有较好的理论逻辑性。本书以基于多方主体、突出溢出方的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生态溢出动力机制分析为基础,从传导介质、传导渠道、路径依赖、传导机理四个角度分析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生态溢出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驱动原理以及整个系统带来现实利益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农业生态资本投资外溢效应的影响条件,重点探讨了生态资本投资收益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与制度创新。本书在研究思路上具有较好的理论逻辑性。

第四,本书在实证检验上具有较好的实践性与指导性。本研究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用实证法研究农业生态资本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农业生态资本投资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探索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