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劳资利益理论的相关问题

研究劳资利益理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学者对劳资利益的问题也十分关注,他们主要对马克思利益观、西方劳资利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劳资利益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解读马克思的利益观;二是结合中国时代背景发展马克思利益关系理论;三是将马克思利益理论运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生产关系每一个因素的调整,首先都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例如,当劳资利益能够达到平衡,他们才有可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研究劳资利益理论的相关问题

利益关系是贯穿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在马克思的利益观下,劳资关系是其论述的核心。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研究背景,从价值的形成和增值过程等方面出发,深刻论述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经典的劳资利益关系理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经济学手稿》(1857—1858)、《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共产党宣言》、《贫困的哲学》等经典著作中都对劳资利益关系进行了相关论述。马克思在巨著《资本论》中将劳资利益关系提升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基本关系,他指出,劳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的关系,著作中大量论述了劳资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资利益关系是不可调和的,是对立的。当然,马克思也在其著作中也对劳资利益的一致性作了探讨,他认为劳资之间就如同“高利贷和挥霍着”一样互为必要,劳资之间相互依存。在《剩余价值论》中,马克思露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资本家罔顾劳动者的人身健康而剥削劳动者,根本就在于对利益的追夺。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以及财富的性质和产生等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利润地租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种扣除。斯密还从公平的角度论述了劳资关系,他发现法规大多对雇主是有利的,而对雇员是不利的,他在探讨社会分工时指出,社会分工并不平等,劳动最多的人反而获得最少的利益,同时他也指出了劳资合作的可能性,他在文中论述到,虽然劳资利益不一致,但从长期来看,雇主需要劳动者的程度,也许和劳动者需要雇主的程度相同。此外,斯密还主张劳工的联合。

马克斯·韦伯在工业资本理论中论述了劳资之间不平等的地位,认为劳动者迫于生存需求不得不接受雇主的条件,而雇主则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和剥削。但他否认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他不认为冲突是不可以避免的,劳资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消灭,通过实现雇主和雇员交涉权利的均衡就可以抑制或解决劳资利益的冲突。(www.daowen.com)

国内学者对劳资利益的问题也十分关注,他们主要对马克思利益观、西方劳资利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虽然从搜索文献的字面上来看,除了《劳资利益论》一本著作以外,极少出现专门研究“劳资利益”的著作,但由于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劳资关系是马克思利益关系的核心,我们从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的利益观的研究中,大体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劳资利益理论的内容。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劳资利益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解读马克思的利益观;二是结合中国时代背景发展马克思利益关系理论;三是将马克思利益理论运用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利益论》、《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研究》、《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等。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中,作者得出两点:第一,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作者论述到异化劳动造成人同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立,进而深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的对立,利益关系的这种对立很显然是经济关系的对立,已经深入经济关系的层面。第二,社会基本规律的作用通过利益关系表现出来,也只有通过利益矛盾才能解决。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就是通过利益关系的对立表现出来的,正如劳资利益关系的建立,是因为封建主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冲突。生产关系每一个因素的调整,首先都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例如,当劳资利益能够达到平衡,他们才有可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一书中,作者指出利益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逻辑顺序,他认为,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决定了利益关系,有了利益关系,而后才有生产关系,从而才有上层建筑。

国外学者大多从本国劳动法的演进来探讨构建一套法律体系和制度来缓和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冲突,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在劳资关系的研究。英国的海曼著有《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工人自觉行动的观点出发,勾勒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劳动关系”作为社会生产关系整体中的一个因素来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