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学问

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学问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是教经济学的教师。什么是经济学吗?这种回答是用《政治经济学》中的语言“遮掩”过去了。有一本书又对“经济”二字做出解释,那就是把经济解释为“经世济民”。大家是否认可这些都是“经世济民”的学说呢?一个大人物既是政治家又是经济学家身兼数家的大有人在,这并不矛盾,也不会否定其政治家的地位。我甚至还认为诸葛亮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有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学问

管理学经济

微观经济——家庭与企业管理

宏观经济——经世济民之术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理论。

我是教经济学的教师。有一天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的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学吗?

这个问题很突然,一时还不知如何回答,可是不回答又不够面子,于是就回答说:“经济就是指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总和,经济学就是这方面的理论、学说”。学生看看我,点点头转身走了,看样子很失望,很不满意。

其实,我自己也很不满意。这种回答是用《政治经济学》中的语言“遮掩”过去了。但未必能满足学生对“中国语言”的要求,又缺乏综合性和概括性。

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找字典、词典,字典里只有“经”和“济”单字的意思解释;词典里也未找着“经济”这个词的解释,真遗憾,学经济学,在经济大学的经济系教授经济学,天天念、处处见,学生问起来竟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复,“老师”的面子丢尽了。

怎么办?既然字词典里没有,就从世俗的语言里找找出路吧。按照世俗的理解,“经济”二字总是和“钱”字分不开。如经济拮据是说没钱,经济宽裕了就说有钱,买东西便宜了就说省钱,挣钱多了就说经济形势好转了等,真是处处都和钱有联系,甚至画等号。那么,能否把它概括起来呢?比如说:经济就是生钱、聚钱、敛钱、省钱之道,初看起来觉得有道理,仔细一想不太好。按照这样的说法仍然没有综合性、概括性,而且是把经济二字“庸俗化”了。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岂不是把用不正当的手段的生、用、省钱都包括进去了。换一个说法吧,用“财”代替钱,比如说经济是生财、聚财、敛财、用财之道,表面上看,这样似乎更文雅了些,现在很多大学都叫财经学院,没有叫“钱”经学院的。可细想一想还是换汤不换药,其弊病仍然和前面“钱”字一样。

用世俗语言法的路走不通了,另辟其他路径。有本介绍西方经济学史的书中说:“经济”二字起源于希腊,其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这里我很感兴趣的是“管理”这两个字。为什么?因为它多少与“经”字挂上了钩。“经”字就有经营管理的意思,但对“家庭”二字,又觉得面实在太窄了,把家庭作为单位进行管理,只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非常低时的一种思想。要真是这个意思,恐怕现在财经类大学都很难招到学生了。而更重要的是希腊有家庭管理的这类书吗?起码我还没见到。希腊不见得有,而中国倒是有,不过不叫家庭管理,而叫《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就是朱熹,是宋朝大理学家。把朱熹称为“朱子”,这个“子”字可是了不得,是个最受尊崇的字儿,比如说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等,这些人不是被称为“圣人”,起码也是大思想家。比如,朱熹就被人称为圣人。幼时读书,老师讲故事,说姓朱的一家和姓项的一家都自夸其家世高贵,朱姓家庭出一上联:“两朝天子,一代圣人”。两朝天子指朱温朱元璋,一代圣人就是朱熹。项家出一下联:“烹天子父,为圣人师”。前者指项羽,后者指项橐。朱熹被捧为圣人倒不是因为其有治家格言,而是因为他追随孔孟,乱批乱注孔孟学说,有很多地方是被他把孔孟之经念“歪”了。我读过朱熹的治家格言,其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大体概括起来就是“勤俭”二字。所以俗话说“勤俭治家家业盛”,这在今天也仍有一定意义。虽然如此,但是把治家格言当作“家庭管理”来理解恐怕也很难被人接受。

此路不通,另寻他途。有一本书又对“经济”二字做出解释,那就是把经济解释为“经世济民”。此说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因为“经”字有经营管理的意思,“世”字含义就广泛了,家庭、企业、社会甚至世界。“济”字的含义是帮助、救助,如同舟共济,济困扶危,医学则有悬壶济世等。整体来看“经世济民”就是通过经营管理世间各种要素,来帮助、救济世上的人民群众。不但具有综合性、概括性、全面性,更重要的是它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了。前两个字是手段,后两个字是目的。还有一层就是:这是真正具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国语言味的概括。所以,我认为“经济”就应理解为“经世济民”。

有人说,你的这种理解是字面上逻辑式的理解,你如何证明经济就是经世济民呢?我说我的证明法是这样的:查经济学家字典,既然是入了此字典必然是经济学家;既然是经济学家,其思想、主张、行动如果是经世济民的,那就证明经济的含义就是经世济民。当然,字典上的经济学家实在是太多了,只能随机找几个看一看。(www.daowen.com)

先来看“大同”说。孔子认为“天下为公”的社会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孙中山也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

然后看商鞅,主要是农战思想,重视农业和士兵,按此思想进行变法改革,终始秦国强大起来。

再有范蠡,他提出平粜思想,“平粜”就是把粮食的价格定在一个比较稳定合理的水平上,他认为丰年谷物会伤农(市),灾年谷物会伤工商(末),平粜就会使两者均不受到伤害。

还有如孟轲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主张平均分配的首倡者。而旬况和孟子相反,他不主张平均分配。

另外还有“奢检说”“均输说”“薄赋说”“盐铁论”等等。大家是否认可这些都是“经世济民”的学说呢?

有人说你举这些例子是把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混在一起了,比如商鞅、管仲等都是政治家,改革也多是政治方面的,你这样说是不是概念混淆?我说经济学家的定位没有错,因为他们都是经济思想史的顶尖人物,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大人物既是政治家又是经济学家身兼数家的大有人在,这并不矛盾,也不会否定其政治家的地位。而且,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的见解:经济学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能言而不能行者,就是只具有某种经济思想而自己却不能去实现的,这类人可以叫经济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另一类是能言而又能行者,是说既有某种经济思想又有能力去实现的人,这类人大多数既是政治家又是经济学家,如管仲、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我甚至还认为诸葛亮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有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治蜀,《三国志》说诸葛亮善治国不善用兵,认为诸葛亮是很有见地的经济学家。第三类就是不能言而能行者。“不能言”不是说他不会说话,而是说他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但是他相信别人的某种思想见解去学习它、利用它、实行它。这类人大多是管理者,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是具有极大的权利,即政治家,比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利强行推行凯恩斯理论;另一种则是学习型的管理者,也可称为学者,这类人太多,如CEO(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以及硕士、博士,他们是学习别人的理论并对理论进行经营管理。总之,经济思想家、政治经济管理者、一般的经济管理者甚至包括家庭管理者等都可称作经济学家,他们做的都是“经世济民”的事情。

有人说,你说前两类人想的、做的都是“经世济民”之事我们还可以相信,至于后一类人特别是家庭管理者也叫“经世济民”,这有些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不符合现实。

我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国家就是由这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家和万事兴,家家富则国家富。其实还有比家更小的单位,那就是个人。管理好个人,古人叫“修身”,只有修后则家齐,家齐后则国治,国治后则天下平,这就是“修齐治平”。怎么能小视家庭管理呢?

尽管如此,可是还有很多人认为把企业(公司),特别是家庭管理等都认为是经世济民之说有些夸大,不合实际。

既然如此我还是退一步,经济学有“微观”“宏观”之说,我们就把家庭、企业(公司)等管理叫做微观经济学,把国家管理叫宏观经济学。不过这些叫法虽然符合“实际”,却少了些中国文化底蕴。因此我建议可以把家庭管理称作“齐家之术”,把企业(公司)管理叫做“治企之策”,把国家管理叫“经世济民”。三者总起来说仍可称作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之学,或者称为“经世济民”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按照作用又可分为市场经济学和计划经济学。这里只谈宏观市场经济学。宏观市场经济学就是利用分工、交换、竞争等机制来研究经济如何发展的经世济民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