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费结构与倾向:享受的背后

消费结构与倾向:享受的背后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消费品趋势的变化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消费结构,又可以从CPI这个国家统计局常用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表示出来。你消费了,你就享受了这“五福”,这就是今天的命题:“消费等于享受”。

消费结构与倾向:享受的背后

主:前面我们讨论了需要、需求的问题。有效需求的实现就进入消费。

今天我们就讨论消费这个问题。

D:用通俗而形象的语言就是:“三驾马车”拉动生产的增长也促进消费。这三驾马车是:国内消费、国外消费(外贸)和国家消费。

S:请问D先生,这里为什么又用“消费”一词而不用需求了呢?

D:一是政治经济学常用此词和生产对应;更为重要的是“消费”和需求有相近的意思,需求的实现,就进入消费领域,进行消费。所以用“消费”一词表达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当然,有时也可用“内需”。

主:GDP这块大蛋糕首先要切成三块,那么,从我国现状看,这三块蛋糕各有多大呢?

D:大约说,我国国内消费约占60%,国外消费约占20%,国家消费约占20%,与国外一些国家比较,有人认为,国内消费比重稍少;国家消费、国外消费比重略偏大。

S:为什么这样呢?

D: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初期,我国的税收较重,约占28%以上,其他发达国家,则只占15%左右;居民收入又未与GDP增长同步,外贸又出现逐年增长趋势,结果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S:预期这种情况会有所变化吗?

D:是的。由于国际经济疲软,外贸的比重可能会有所降低;近年来,分配上又是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甚至略高;现在国家又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等,将会出现内需消费的比重提高,而国外消费和国家消费,有所降低的情况。

主:请先谈谈国内消费的趋势变化。

D:国内消费可分为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和生产品的消费,我们先谈谈消费品的消费。国内消费品趋势的变化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消费结构,又可以从CPI这个国家统计局常用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表示出来。这个分类是: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险、其他用品和服务。

S:请大家注意这个分类和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不仅如此,而且和我们提出的“生产层次论”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排序也近乎相似。

G:对此我很有感想:一个复杂的事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理论。从需要来看,有需要层次论;从生产来看,有生产层次论;从现在来看又有统计上的消费层次论。其实都大体相似,这样就不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了。也就是说是一个完整的供求理论了。

D:消费的各个组成部分叫做消费结构,从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人们的富裕程度。

Z:富裕程度还有指标吗?

D:虽然算不上精确地指标,起码也能算作参考指标,这就是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把消费结构中食品所占的份额看作是富裕程度的标志,食品份额所占的比重越大就表示越贫穷,比重越小就表示越富有。具体说如果食品所占份额占50%以上就是贫穷家庭;占50%~40%就是小康范围;介于40%~20%之间属于富裕范围;低于20%就是富裕家庭。显然处于50%~40%就是中等收入家庭,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温饱型家庭吧!而目前发达国家中的饮食支出约占15%~20%。

主:照此说法大家可以自己大致估算一下,各自属于哪类家庭。(众沉默)

D:大家都不说,但我保守的估计一下,食品消费占30%以下的人占大多数吧?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达到并超过了温饱阶段,正在向小康阶段过渡,因此,我们的领导人才把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

S:这也就是说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已达到了小康的标准,而另一部分人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D:是的,在这个阶段,不仅消费层次上发生变化,而且对每个层次内部的产品质量层次也发生变化,如食品要吃绿色产品,衣着要穿名牌。如吃肉要吃“黑”猪肉,吃蛋要吃柴鸡蛋,化妆要用国外化妆品,衣着要高于××牌的知名度等。

S:这就是说过去人们常消费的低档消费品就难于出售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供给侧的改革,这种改革简化成两个重要的字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

主:怎么样理解消费等于享受?

主:春节时,人们特别是农村人都贴春联,上有横幅,写着“五福临门”,大家可知道这“五福”是指什么?

Z1:可是福、禄、寿、喜、贵?

Z2:不对,问得五种福,你把福和其他四种并列,怎么说得通?

Z1:那么,可否说是“禄、寿、喜、贵、财”?

Z2:也值得商榷,因为“禄”与“财”意有重合。

G:我认为,这五福应该是“口福、眼福、嗅福、耳福、身福”。

Z1:吃好东西叫饱口福,观赏美丽的景色叫饱眼福,至于说饱嗅福、饱耳福、饱身福很少听说,怎么理解?

G:嗅福就是“闻香”,酒店门前常贴有招牌“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按顺序它应在“口福”之前;“耳福”说的是享受美好的声音,你们可知道“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指懂音乐的更高级之福;至于“身福”指的更多:穿好衣服、住好房子,找一个真爱的爱人等都是,所以这三项都可以用“饱”字当头。所以,我说的“五福”含义没有错。

主:“五福”含义应当以G先生的理解为是,但是“五福”没有人会白赠给你,你得花钱去买。我的问题是,假设你有一定的钱,你是否舍得花钱去买这“五福”?如果你舍得花钱,这就是“消费”。你消费了,你就享受了这“五福”,这就是今天的命题:“消费等于享受”。

Z1:你说的“消费等于享受”我不太同意,看你是哪个层次的消费。我没有多少钱,吃只能是萝卜白菜,穿的也是低档服装,这样的消费能叫“享受”吗?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高档的消费那才叫“享受”。(www.daowen.com)

Z2:我同意Z1的说法,俗话说的是“四大香”:早晨觉、二房妻、油煎饺子、爆炒鸡,那才叫“享受”。

Z3:Z2说的“四大香”只能算旧时“土”财主追求的低级享受层次。更高级的层次,我在20世纪50年代听到了四句话:吃中国菜,住美国楼,穿法国衣裳,娶日本媳妇。(众大笑)

Z1:前三项好理解,为什么要娶日本媳妇?

Z3:我再说一个笑话你就明白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公园的凉椅上坐着三对夫妻,一对是西方人,一对是中国人,一对是日本人。天热要打扇子,西方人是男人为女人打扇,日本人是女人为男人打扇,中国人是AA制,各自打扇。可见日本女人是最体贴关爱男人的。(众笑)

Z1:你说的是过去,现在娶日本媳妇也未见得夏天就为你打扇;你娶个中国媳妇也不见得还是“AA制”,恐怕是男人为女人打扇了。

G:说说笑话可以,免得会场沉闷,但我以为,消费虽有层次,不能说只有高层次才算享受,低层次就不是享受,这里面还有个精神层面的问题,那就是“知足常乐”。孔子的大弟子颜回,人家给他一钵饭,一瓢水喝,他就很满足了,也就是感到享受了。所以孔子说:“贤哉颜回也”。

主:大家不要只说笑话或引经据典了,我的问题还是:你有一定的钱,你是否舍得花掉,去买“五福”呢?

Z1:我会的。人生在世转眼就是百年,有钱为什么不花?有钱不花丢了白搭,花了才是你的钱。

Z2:我挣钱不多,得攒点钱供孩子上学,以后还要为孩子留点财产。

Z1:思想太旧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当马牛”。

Z3:我想钱不能多花了,人生坎坷太多,总得留点钱以防未来有不测。

Z3:即使有钱也应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存入银行储蓄,准备将来买房子。

Z5:通过“储蓄”买房子,储蓄那点利息钱能赶上房价上涨快吗?有谁靠储蓄发财了?储蓄的利息最多是保值就不错了,而且现在银行储蓄是利率,就是说,利息的收入赶不上消费指数CPI的上涨幅度。储蓄保不了值,而且要赔钱的。

Z4:即使赔点钱,我还是手中有现金呀,比起我用钱的时候再贷款总是要好啊!

Z1:赔一点钱?巴菲特说得好:如果所得税率是120%,但是如果每年储蓄亏损6%的话,那么用不了10年,你的老本就赔光了。

S:所以说储蓄负利率就是向储蓄的人征税。

D:不能这么简单理解负利率政策吧?去年几次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几次降息,意图“去杠杆”“放水”,把储蓄在银行的钱释放出来,增加市场的货币量,使之驱向于扩大消费,或扩大投资

S:实际上大众所想的未必和政府想法一致,实际上,没有创新产品,扩大不了消费;担心投资风险而不敢投资,于是乎就转向“投机”,今天炒股票,造成短期“牛市”,明天又撤出,又成了“熊市”;转而又炒房地产。把经济学家看似过剩的房地产,价格反而上涨了。总之,就是炒来炒去的进行“投机”活动。它使得预测的经济学家黯然失色,脸上无光。

Z4:如果我不储蓄,而去炒股票呢?

D:2016年炒股者每人平均亏45万,你还敢炒吗?

S:所以我倒是有个疑问,像“投机”这样一种去银行杠杆的方法,利弊那个更多些呢?

主:什么意思?你具体想法是什么呢?

S:我打个比方:银行好比是蓄水池,而千百万个储户的钱好似涓涓细流。蓄水池把这些不同方向的涓涓细流吸纳进来,汇成巨资,然后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再有选择地、定向地把水放出去。现在负利率就是把这些细流阻挡在蓄水池之外,无处去,它就自然会横冲直撞、到处乱流了。这就不仅助长投机,而且形成了大量的私募资金。私募资金利率较高,优于银行的储蓄利率,吸引力大批资金的进入,结果是很多人受骗上当。所以这种现象不是“去杠杆”所预想的结果吧?

主:勿离题太远,还是讨论消费的问题吧。

Z1:经过这番争论,我更认为还是把钱花了好,消费好,比Z1、Z2、Z3先生的主张都好。

D:各位先生对于收入(所得)去向的主张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即时消费和延期消费,延期消费中包括储蓄、投资、投机,再简单一些可以表示为支出=消费+储蓄。这个公式用经济学语言表达就叫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很难说那个更好,个人根据具体情况随意选择。至于延期消费主张手握现金好的叫“灵活偏好”动机,通过储蓄预防未来的心理叫谨慎动机,用之于投机的叫投机动机,也很难说哪个好与坏。

Z1:我还是相信消费等于享受,有钱就花,消费层次越高越好。

Z2:我认为还是以勤俭为好,所谓勤俭持家家业盛,现在政府不也是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反对享乐吗?Z1是崇奢论。

Z1:一个人在自己具有相当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驱向高一层次的消费叫享受,不叫享乐,也不叫浪费。至于对“节俭”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因势而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言论是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格言,而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此言就值得商榷了。试想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把服装销售商和供给者都饿死?你说主张消费者为“崇奢论”者,我看只要适度的倒是应当“奢”一下,而你的“崇俭论”倒是真是过时了。只有一定的“奢”,才能补充需求的不足。

主:看来俭与奢各有主张,这只是消费倾向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又是由心理和预期的不同所致,所以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不过从今天发言者看来,年龄大一些的多崇“俭”,年龄小一些的多崇“奢”,这也叫“代沟”吧。而从人数上说,接受消费等于享受者多。我个人认为,从当今来看,应该是尽可能的多消费。一者,是因为延期消费者那些顾虑,政府已经通过多种社会保障制度使你免去了后顾之忧;二者,欣逢这个盛世也理应享受一下;三者,现在是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只有多消费才能多生产,国民经济才能大大提升。

Z1:我想起一件事。1963年天灾人祸已过,经济形势好转,此时北京市出现了储藏猪肉过多的情况,于是政府号召大家吃“爱国肉”,凡有工作的每人二斤,我也买了二斤,一炖红烧肉,吃的美美的。于是我想到现在能否用此办法扩大消费呢?

D:那是行政命令的办法,现在来看也还没有到采用这种办法的程度和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