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如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由于中国农村金融配套服务机制发育仍很不成熟,农业融资担保服务、农村产权登记交易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业务规模较小,农业产业领域的社会信用信息登记和查询服务系统仍在逐步建立完善中,财务管理服务、内部经营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更是只有少数经营主体才有能力获取和使用。

如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尽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但由于政府主导农村金融改革模式的“路径依赖”,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财政资金引导、国有金融资本主导的投融资机制仍会是农村产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部分。农村产业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保险、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和各类互联网金融形式等投融资机制创新虽然较多,但都在极大程度上依赖财政资金和国有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不足、话语权弱且局限于少数特定产业领域,农村金融财政化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会继续存在,市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短期内仍难以充分发挥。一方面,这些创新的投融资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来源单一,业务体量较小,只能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对改善农村金融供给大环境的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投融资机制的发展难以完全复制其在其他领域的运行经验,因而其有效运行模式仍在“试错—纠正”的探索阶段,结合当前监管层严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其也采取了较为审慎的发展态度,业务模式设计相对保守,选择服务对象的标准比较严格,业务覆盖面较小。在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也已结束了近十年的野蛮生长。由于其资金成本较高,业务模式依赖于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对金融科技相关的硬件和软件都具有刚性需求,因此在当前农村产业领域普遍的技术条件下,其技术优势尚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暂时还是只能在某些小众领域发挥作用。

同时,农村金融改革越来越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财政和信贷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新,以及农村产业供应链上各经营主体间建立互联合同等制度创新,开始推广更注重信贷申请方经营现金流状况的涉农信贷产品,部分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信贷供给环境得到改善,但是这类业务涉及的信贷资金体量仍比较小,覆盖产业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大多数农村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

此外,由于中国农村金融配套服务机制发育仍很不成熟,农业融资担保服务、农村产权登记交易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业务规模较小,农业产业领域的社会信用信息登记和查询服务系统仍在逐步建立完善中,财务管理服务、内部经营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更是只有少数经营主体才有能力获取和使用。无论是对农村产业投融资服务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农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涉农投融资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都意义重大。在制度设计上,农业融资担保服务、农村产权登记交易服务、社会信用信息登记和查询服务的有效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涉农信贷抵押担保不充分、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涉农产业领域投融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降低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成本,也降低农村产业经营主体得到投融资服务的门槛,改善其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专业的财务管理、内部经营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能够揭示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并给出专业性更强的应对方案,这能促进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与融资需求的合理满足。特别是对迫切希望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财务管理能力和业务经营能力普遍低下的农村产业经营主体来说,更是能有效帮助其进行更加科学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应完善中央和地方多层级农村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机制和产业发展基金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产业领域直接融资市场发育,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在股票和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推进涉农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完善资本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门槛,畅通农业企业投资进入退出通道。合理引导农村产业基金、私募、创业投资等机制,为乡村振兴筹集社会资金。(www.daowen.com)

同时,还应完善农村产业投融资机制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农业金融支持的风险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为涉农信贷提供风险保障。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激发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促进建立农村产业领域保险与信贷的联动机制,提升保险在涉农产业领域的作用。

此外,应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村产业经营主体信用数据库,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国家层面建立广覆盖、多维度、全数据的社会征信体系。通过多种渠道投入资金和人力支持信用平台建设,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征信信息在“三农”领域的适度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