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对标选择的准则

国际对标选择的准则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国别选择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参照对象,考虑到案例的可比性,所选的国别应符合大国属性、城市区域尺度大、城市区域差距大、制造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等特性选择标准。同时,由于体量、产业结构、多样性方面的特性,欧、日等区域、国家的大都市区创新发展及产业协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其经验也可作为国际对标的补充。因此,本研究重点将制造业作为国际对标的产业选择标准。

国际对标选择的准则

(一)区域选择

从全球范围看,大都市连绵区的创新性产业协同发展主要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城市区域发展已达到高度一体化阶段,区域内部的产业类型众多,水平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区域内的创新中心城市对于大都市区的产业协同发展起到核心的支撑性作用。因此,从类型上,应主要选择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连绵区或城市群进行对比研究。

(二)国别选择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参照对象,考虑到案例的可比性,所选的国别应符合大国属性、城市区域尺度大、城市区域差距大、制造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等特性选择标准。

美国作为全球最具经济、科技实力的国家,其发展具备与中国相同的大国模式和特性。同时,在美国大都市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作用以及集中趋势与长江经济带区域相仿。此外,制造业围绕创新中心布局的互动特点,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选取美国大都市区创新中心城市的网络协同作用作为主要参照,具有可比性和借鉴意义。(www.daowen.com)

除美国之外,欧洲国家、日本的部分大都市区,也具备创新中心城市影响区域产业协同的特质。同时,由于体量、产业结构、多样性方面的特性,欧、日等区域、国家的大都市区创新发展及产业协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其经验也可作为国际对标的补充。

(三)产业类型选择

在产业类型的选择上,美国大都市区的先进制造业突出地表现出创新与产业的互动关系。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本土的传统制造业或制造业的中低端部门已大量转移到新兴区域。美国本土的制造业部门基本属于先进制造业,或制造企业的创新研发环节。因此,聚焦美国的大都市区的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及产业、区域协同模式,集中体现了大都市区以创新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特点与规律。因此,本研究重点将制造业作为国际对标的产业选择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