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全面解析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全面解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商业银行而言,防范其自身的操作性法律风险乃是关键。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的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还要遵守监管部门的法规。如果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商业银行违法违规现象相当严重,但承担的法律后果和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全面解析

(一)法律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风险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义:

1.因法律法规

因法律法规的内在问题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这类法律风险的产生可以归结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法律政策的变动,为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带来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

2.因市场交易

因市场交易行为的瑕疵而产生的违约、侵权或其他法律责任。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所涉及的交易相对方包括投资者、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主体,在具体交易过程中,合同文本内容设计、业务结构安排、交易相对方信用资质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导致商业银行权利无法实现。

3.因法律风险

因法律风险内部控制缺失造成的不利法律后果。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运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部门之间职责模糊、业务流程不完善以及法律意识的欠缺都为法律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事实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大家对法律风险的理解并不一致。尤其是在涉及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的关系时,人们往往难以准确划分界限,因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交叉与重合的地方。由此产生的某些冲突也时常从商业银行中的法律部门与合规部门比较模糊的职责界限中体现出来。相关学者根据操作风险的定义所提出的这种观点:法律风险并不是操作风险的一种独立风险来源和风险事件类型,而是操作风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一种因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造成的,具有一定法律特征并需要运用法律专业判断才能够有效地管理的操作风险。其实,为了有效地管理法律风险,并没有必要将法律风险与其他种类的银行风险截然分开,非要给出一个关于法律风险的标准定义。

(二)法律风险的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法律风险产生的来源,把法律风险分为操作性法律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两种类型却是很有意义的。按照国际律师联合会下设的“法律风险工作组”的解释,操作性法律风险是由于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不充分或者无效,未能对法律问题做出反应而产生的风险。这种形式的法律风险与特定的银行相联系,并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瑕疵的交易;二是导致该金融机构承担责任或者其他损失的诉讼;三是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该金融机构拥有的资产,例如知识产权

环境法律风险是指“法律本身导致意外的、不利的后果的风险”,表现为可能对所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产生不利影响的外部法律事件,即法律的变化。与操作性法律风险相比,环境法律风险不仅有着不同的风险来源和风险事件类型,而且还属于不可控风险,单个银行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特定风险事件的发生。尽管如此,银行仍然可以运用风险缓释技术把环境法律风险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关于操作性法律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的分类进一步揭示了法律风险的内涵。对商业银行而言,防范其自身的操作性法律风险乃是关键。(www.daowen.com)

(三)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将法律风险定义为商业银行因交易合同的内容在法律上有缺陷而无法履行,或因合同内容存在歧义及因法律、法规的修改变动等而使银行蒙受不利的纠纷后果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做出如下的阐述。

1.合同、凭证的法律风险

合同及凭证的法律风险是合法有效规范的凭证,这些凭证不仅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也意味着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凭证的法律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交易凭证首先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如果出现假造的合同、凭证,如假钞,假票据,假信用证,假存单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及时识别鉴定这些假造票证的话,就会给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另外,规范完整。如果合同、凭证在措辞上出现不确切,定义不清楚,前后不一致等问题,从而为以后的相关业务操作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干扰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银行名誉或经济上损失的可能,比如,信贷合同、租赁合同和信用证等。

2.违反法律法规的法律风险

依法经营是每家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必须无条件地严格遵守。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的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还要遵守监管部门的法规。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除了要遵守《商业银行法》外,还必须遵守《公司法》《税法》《证券法》以及《票据法》《担保法》等与商业银行业务密切联系的法律及其他法律。另外,其他的相关法规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要遵守,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如果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商业银行违法违规现象相当严重,但承担的法律后果和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时,一定要对创新业务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使之合法且可行,避免法律风险的产生。总之,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否则将自食其果。

3.司法权管辖冲突法律风险

在国内业务中,一般不会发生司法管辖权冲突法律风险问题。这种法律风险主要发生在涉外业务中,也包括港澳台地区,是指当交易发生纠纷时,适用哪一国家的法律,采用何种解决方式所产生的风险。由于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了适用法律的选择问题,因此,在发生业务前就要确定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解决方式与适用法律。如果没有统一的国际条约可以适用或者事先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就会由于司法权的归属问题造成损失,也就是说如果以另一司法权为根据进行裁决,就可以避免此种损失或者使损失程度减小,那么就可以说是发生了司法管辖权法律风险。这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有时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各级商业银行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4.交易方资格的法律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正常交易活动中,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具备法律认可的资格。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法律认可的资格,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就有可能承担因为交易事项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受到损失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要依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成立条件和经营范围经营业务,它就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交易时要认真审核对方当事人是否具备交易资格,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因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交易事项不受法律保护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如果商业银行本身不具备交易资格而从事交易活动,那它就要承担交易主体不适格的法律风险后果。如果是故意进行违法活动,就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损失。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也应当体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