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油茶及其近缘种分布及特性分析

油茶及其近缘种分布及特性分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8个省区,湖南、江西和广西是其中心产区。栽培面积和年产量仅次于普通油茶。果实的出籽率和含油率较普通油茶为高,但产果量一般不及普通油茶。首先发现于湖南,处于野生状态,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研所油茶育种经选择,试验证实是一个早实、高产、抗油茶炭疽病和经济性状优良的春花秋熟物种。油脂组成和理化性质各物种有所不同。

油茶及其近缘种分布及特性分析

山茶属(Camellia)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目前已知的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大于15%,适宜作为经济栽培的种有约30种。以普通油茶(C.oleifera)分布最为广泛,其他如小果油茶(C.meiocarpa)、滇山茶(C.reticulata)、浙江红花油茶(C.chekiangoleosa)、攸县油茶(C.yuhsiensis)、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和红山茶(C.japonica)、栓壳红山茶(C.phellocapsa)和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较大的栽培面积。以下介绍一些主要栽培的物种:

1.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又名油茶、中果油茶、茶子树等。

图1-3 普通油茶

它是我国目前的主栽物种,主要形态特征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达7m。叶革质,椭圆形,长3.5~9cm,宽1.8~4.2cm,上面无毛或中脉有硬毛,下面中脉基部有少数毛或无毛叶柄长4~7mm,有毛。花白色,顶生,单生或并生;花瓣5~7,分离,长2.5~4.5cm,倒卵形至披针形,多数深2裂。蒴果顶端有或无长柔毛,直径1.8~2.2cm,果瓣厚木质,2~3裂。种子背圆腹扁,长至2.5cm。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栽培植物,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工业用,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6∶0)8.03%,硬脂酸(18∶0)1.05%,油酸(18∶1)81.91%,亚油酸(18∶2)8.05%,亚麻酸(18∶3)0.51%。果壳可提制栲胶、皂素、糖醛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8个省区,湖南、江西和广西是其中心产区。现有栽培面积5000万亩,年产茶籽43万t。

2.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

又名江西子、小茶、鸡心子等。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细毛,节间短,叶片小而多,分枝角度小,全株枝多叶密,显然与普通油茶不同。叶椭圆形居多而较小,长2.5~5.5cm;叶缘锯齿比普通油茶浅;顶芽与腋芽苞片为绿色或浅绿色,长0.5~0.7cm;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白色花,花冠平展,花径2.5~4.0cm,花瓣5~8枚,倒披针形,雄蕊与花瓣分离,花瓣脱落后,雄蕊长期留存。柱头稍膨大,子房3~5室,披褐色短毛;蒴果于10月上旬成熟,通常为球形、桃形、近橄榄形,果皮极薄,每果有1~3粒种子。小果油茶与普通油茶的形态特征相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果小、叶小、芽小,芽苞片没有毛。

图1-4 小果油茶

小果油茶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北部,贵州东部等地区栽培。栽培面积和年产量仅次于普通油茶。果实的出籽率和含油率较普通油茶为高,但产果量一般不及普通油茶。单果平均重为3.4~16.0g,果径平均为1.8~2.8cm,鲜果出籽率44%~58%,干籽出仁率66%~70%,种仁含油率40.02%~48.52%,籽含油率20.5%~31.6%。

3.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

又名长瓣短柱茶、野茶子、薄壳香油茶。

常绿灌木,树皮灰白色或黄褐色;分枝角度小,排列紧密,冠幅狭窄;叶多为宽卵形、椭圆形,叶质粗糙较厚,先端渐尖,边缘密生细锯齿,叶背有明显散生腺点;芽长锥形较小,鳞片质硬。2月中旬至3月底开花,花白色,柱头一般较短,花瓣5~7枚,亦有9~12枚,子房有白绒毛,开花时有栀子香味;蒴果10月底成熟,中等大小,直径2~4cm,果皮极薄,麻褐色,粗糙无光泽。平均果重6.0(3.4~18.0)g,每果有籽1~12粒。鲜果出籽率和干籽出仁率很高。油质好,挥发性物质含量小于0.05%。

攸县油茶主要分布在湖南中部,江西、湖北、贵州和云南等地亦有分布。首先发现于湖南,处于野生状态,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研所油茶育种经选择,试验证实是一个早实、高产、抗油茶炭疽病和经济性状优良的春花秋熟物种。攸县油茶造林应该适当密植,以获得早期高产。

图1-5 攸县油茶

4.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 Huang.)

又名大果油茶、华南油茶、高州油茶、陆川油茶。

乔木,高4~8m,小枝较粗壮,灰褐色,表皮纵裂有皱纹;叶多为椭圆形,叶较普通油茶为大,长5~12cm,叶缘锯齿上部较密,齿端有不明显的骨质小黑尖,叶缘和叶柄有毛;顶芽1~5枚,苞片为复状排列,背面有绒毛。花期在11月下旬至元月,花白色,冠近平展,花径6~10cm,背面有绒毛,雄蕊多数4~5列,花谢时,花瓣先于雄蕊脱落;子房披黄色有光泽长毛。10月底至11月初果熟,蒴果呈球形,中等大,直径4.6~6.0cm,平均果重38.0(25~140)g,最大达300g,果皮较厚,一般在0.4~0.8cm。油脂组成和理化性质各物种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树体大,枝叶茂密,单株产量较高。但大小年明显。

越南油茶适宜夏热冬暖,多雨高温有较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性质的南亚热带低纬度低海拔丘陵地区生长。平均温度在20.3~22.7℃,冬天月均温度在10℃以上,极端低温为0℃以上。月温持续≥10℃时间达290天以上,降雨量在1600mm以上的温暖季节较长的条件下生长较好,为南亚热带主要栽培种。在广东、广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发展较适宜,不宜在中亚热带发展。

图1-6 越南油茶(高州油茶)

5.栓壳红山茶(Camellia phellocapsa Chang.et Lee.)

又名茶陵红花油茶、野茶子。

常绿小乔木。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9cm,上半部有锯齿,花鲜红色,春天开放,喇叭状,直径4.5~6.7cm,无柄,萼片9枚、宿存,花瓣6~7枚,柱头3裂,蒴果球形或倒卵形,中等大小,平均果径4.0~6.5cm,果皮光滑,果皮厚0.8~1.3cm。鲜果出籽率38%~46%,出仁率48%~60%,种仁含油率54%~64.7%,全籽含油率27.0%~31.5%。油脂理化性质:比重(15℃)0.9217,酸价2.1,皂化价191.73,碘价81.29,折光率(25℃)1.4693。

栓壳红山茶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丘陵地带处于野生状态,零星分布在海拔300~700m陡坡,与杉、松及灌木混生。栓壳红花山茶含油率高,可以开发利用。前几年广西南宁、桂林、浙江富阳等地引种,5年生树高1m左右,生长尚好,且已开花结果。

图1-7 栓壳红山茶

6.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

又名浙江红山茶。

常绿小乔木,树皮灰白色、平滑;叶长椭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边缘疏生短锯齿;花芽单生枝顶,花艳红色,2月中旬至3月下旬开放,花径6~9cm,苞片5枚,有丝状短毛,覆瓦状排列,花瓣5~7枚,顶端二浅裂,雄蕊多数成二轮,花药与花丝呈丁字形,二室纵裂,子房三室无毛;蒴果皮木质,直径4~6cm,果实基部有萼片宿存,果柄极短,果皮厚0.4~0.8cm,每果有7~10粒种子,9月中旬果熟,多为红色,球形或桃形,一般果重26~160g。(www.daowen.com)

图1-8 浙江红花油茶

浙江红花油茶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和湖北等地呈间断性分布。一般喜生长在海拔600~1200m的温暖湿润地区。浙江红花油茶的面积和产量为第四位,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从各地引种情况看出,一般能正常生长。在低山丘陵通常生长不良,软腐病严重,造成后期大量落果。

7.南荣油茶(Camellia nanyongensis Hu.)

又名榨叶油茶。

灌木,一年生枝褐色无毛,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表面下凹,叶柄多紫褐色。顶芽1~3枚,苞片背面脊部披稀疏的淡黄色短毛,花白色,10~11月开放。雄蕊多数,果多生于枝顶。假果柄(苞片和萼片着生的部位)长4mm左右。蒴果小,平均果重1.5~4.2,3室,每果有种子1~5粒。南荣油茶主要分布在广西韶平县南荣乡一带,适于中亚热带低丘谷地生长,除果实种子可榨油食用外,又是较好的庭园绿化树种。近几年,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引种,生长结果正常,在浙江富阳5年即开花结果,产量尚好。

图1-9 南荣油茶

8.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又名滇山茶、野山茶、红花油茶等。

常绿乔木,嫩枝黄绿色披毛,叶长椭圆形,长4.0~9.7cm。芽长卵圆形,苞片7~9枚,覆瓦状排列,表皮披白色绒毛,花单生于小枝顶端,呈艳红色,花径7.6~9.0cm,最大可达14cm。花瓣5~6枚,两面披白色绒毛,雄蕊多五轮排列,花凋谢时整个花瓣与雄蕊完全脱落,柱头3~7裂,深裂至花柱的一半,子房上位披毛。蒴果壳厚木质,果大,果径3.4~6.0cm,平均果重60~100g,最大达250g。每果有种子4~16粒。

腾冲红花油茶分布在云南省腾冲、龙陵、保山等县,滇中地区亦有栽培。腾冲红花油茶播种后8~9年才能开花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花成果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好,是高寒山区的油用物种。同时,花大红艳,冬春开花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各地引种试验来看,大部分地方生长不良,有的地方虽能开花结实,但果实变小,结果率低。在云南省西南山区海拔1800~2400m缓坡地带应很好地发展,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应重视和深入研究。未来或许是可以向北方发展的树种。

图1-10 腾冲红花油茶

9.溆浦大红山茶(Camellia magniflora Chang)

又名大花红山茶、西南红山茶等。

常绿乔木,单生或丛生,萌发力强,树高4~6m,最高达12m,地围2.18m;树皮黄褐色,嫩枝光滑无毛,顶芽被灰色柔毛。叶厚革质,互生,长椭圆形,叶长12~18cm,叶宽3.8~6.4cm,先端短急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黄绿色,稍发亮,无毛,有黑腺点;侧脉6~7对,在上面干后陷下,在下面稍突起,边缘具密而细的锯齿;叶柄长1~1.3cm,粗壮,无毛。花粉红、紫红,单生于枝顶叶腋,直径8~10cm,近无柄;苞被8~9片,苞片及萼片8~9片,革质,阔倒卵形,最长达2.3cm,离生,背面被灰白色绢毛;花瓣一般6~7片,多达12片,倒卵圆形,长4~5cm,基部速生,最外侧3片被茸毛;雄蕊长2.5~3cm,花药长2mm;子房被茸毛,3室,花柱与花丝同长,先端3裂,裂片长8~9mm,无毛。花径12~14cm,2~4月开花,花期长,花大如牡丹,鲜艳美观。蒴果扁球形,干后直径8cm,高6~7cm,3片裂开,果片软松,近木栓质,干后厚1.5cm,中轴长5cm,种子每室2~5个,无毛,果椭圆形或扁圆形,果长7~12cm,果宽7~10cm,蒴果150~200g,大的有300~250g,三室,每室有种子4~8粒,种子背圆腹扁,有棱角,黑褐色;果皮木栓质,厚0.8~1.0cm,果实于10~11月上旬成熟。

溆浦大红山茶1983年在湖南怀化发现,1985年由中山大学山茶科植物分类专家张宏达教授鉴定而定名。主要分布于湖南中西部雪峰山脉海拔600~1000m的中低山区,其中心分布区在溆浦县呈集群式、块状或带状分布于山腰、山谷湿润肥沃的板、页岩发育的黄红壤山地。树性中性偏阳,幼年耐荫,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酸性土壤。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的气候是年平均温度为12~16℃,最低温度-12℃仍无损伤,耐严寒,年降水量1200~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86%。溆浦大红山茶染色体数达到120条,为山茶属基数(n=15)的8倍,是山茶属内罕见的天然八倍体。对研究山茶属物种的起源分化及多倍体育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其果实出种率15%。茶油味香可口,营养丰富,耐久贮藏,是上等食用油。其种仁含油率50.76%,其油脂酸值0.754,碘值87.91,皂化值185.59,折光指数(25℃)1.4660,比重0.90118~0.91890。

图1-11 溆浦大红山茶

10.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

又名红花油茶、南山茶、大果红花油茶等。

乔木,直立性强,树皮光滑,小枝粗壮光滑无毛。叶大,长10~20cm,叶缘硬质背卷,上半部有稍锯齿,顶芽1~3枚,花芽红褐色,全部密披黄褐短绒毛。花艳红色,2~4月盆状或杯状开展,花瓣6~9枚,顶端凹入,雄蕊多数3~5裂,内裂离生,外裂与花瓣合生,花柱3~5裂,子房长7~10cm,密披银白色短毛。无柄萼片11枚,木质化。蒴果大,直径6~12cm,果重200~1200g,果皮较厚,为1.3~2.7cm,鲜果出籽率12%~15%,每果有10~21粒种子,种子大。它的特点是树体高大,树形、花、果美观,既是育种的材料,又是具有庭园绿化及观赏价值的树种。本种有两个变种:一是苍梧红花油茶,主要区别在于子房秃静无毛;另一是白花南山茶,主要区别在于花瓣白色。

广宁红花油茶分布于广东和广西南部。广宁红花油茶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与越南油茶相近,喜高温高湿的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自然分布较越南油茶偏北。广宁红花油茶虽然产量和出籽率低,但含油率高。在该县人民食用油中占据一定的比重。目前,从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和湖北等省引种的情况看,除江西赣南尚能正常结果外,其他地区虽能开花,但结果不多,效益不好。

图1-12 广宁红花油茶

11.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 gigantocarapa Hu.)

又名赤柏子。

高大直立的常绿乔木,树高8~12m。小枝粗短无毛,有少数皮孔,叶革质椭圆形,长8~19cm,锯齿由叶尖至叶基逐疏,齿尖骨质黑色,仅基部反转。顶芽1~2枚,苞片前缘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细毛。花白色,直径8~9cm,无柄平展,花瓣基部肉质肥厚,萼片10~12枚,分3裂,外裂角质栗褐色,背面脊部有黄褐色短毛。雄蕊多数,成5~6轮排列,内轮在20根以下,外轮多。花药圆形,花谢时,雄蕊连花冠一起脱落,柱头一般3裂,乳白色,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5~9个。蒴果皮粗糙,呈黄褐色,球形或梨形。果大,直径7~12cm,重400~1000g,果皮厚1.0~2.5cm,鲜果出籽率12%~18%,每果有9~24粒种子。

图1-13 博白大果油茶

博白大果油茶适宜在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地区生长。从各地引种的情况来看,博白大果油茶生长快、抽梢发叶早,但耐寒性比越南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南山茶都差,即使开花,但结果不良,该种不宜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栽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