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福建援固队员陈觉晓的千里扶贫故事

福建援固队员陈觉晓的千里扶贫故事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西部合作的重点是经济合作,因此,陈觉晓以牵线搭桥的方式组织晋固两地企业家相互考察,谈论合作事宜。考察完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数项,总投资120万元的福建晋江宝仁德药业有限公司与固原天然剂厂合资投建的“福宁源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完成并投产使用。

福建援固队员陈觉晓的千里扶贫故事

陈觉晓是踩着东西部合作的鼓点从福建省晋江市来宁夏固原挂职的。两年里,随着他的足迹在固原的山塬梁峁的延伸,晋江人民的爱也渐次播洒在固原人的心田。

来固原之前,陈觉晓是晋江市一个镇的镇长,镇上每年财政收入几千万元,他的家庭收入也不错。来到固原后,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跑遍了全县26个乡镇,走访了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和贫困户,为自己即将面对的工作做准备。在高台乡的一所乡村小学,当他得知一些老师每月只有60多元的工资,有时还不能按时领取,可是这些老师仍然兢兢业业工作着的情况时,他很感动;在红庄乡盐泥小学,他看到有3个班的孩子还在露天上学的场面,他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他对这些老师很敬佩,一种想为这些老师、学生做点什么的念头油然而生。他开始将自己从一个副县长的角色调整到扶贫使者的角度,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在掌握了固原县的教育状况后,他几次回晋江,倡导社会各界伸出友爱之手,筹集资金,改善这里的教学条件。两年间,在他的协助下,晋江市以每所学校投资15万元的标准,为固原县新建了大湾绿塬、红庄盐泥等6所小学。这6所小学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固原县村级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差的状况。三营中学有着40年的历史,该校也为固原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教学设施老化等原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此情此景,他决定将原来准备在固原城区建一所中学教学楼的100万元资金投向三营中学,建了一座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改变了三营中学的校舍面貌。同时又投资60万元,在该校建立了一栋科研楼。

儿童失学在固原地区较普遍,当陈觉晓了解到仅固原县就有2000名失学儿童的现状时,他又穿梭、奔波在晋江市的干部、教师、学生中间,倡导他们开展“1+1”助学活动。经过他的努力,每学期有8万元从晋江汇到固原,替这2000名儿童交学费,直到他们小学毕业。陈觉晓自己也资助一名贫困的大学生。天津中医学院上学的赵虹,上了一年大学后,家中无力负担她的学费,她只好给学校写申请要求退学,学校要求当地政府盖章说明情况,她背着一大包获奖证书徘徊在县政府院里,当政府办的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想找陈觉晓让在晋江联系一个企业家资助她,陈觉晓知晓后,立即到赵虹家了解情况。原来赵虹的父亲从石炭井矿务局下岗后,无处安身,只有借居在县城的亲戚家。得知这些情况后,陈觉晓二话没说,就答应由他支付赵虹每学期3000元的学费,直到大学毕业。

固原县自然条件差,干旱缺水,而缺水又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的。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的陈觉晓带着一种设想,向晋江市政府提出,要求投入资金改善固原的生态环境。于是,晋江市就投资90万元在秦长城一带搞了6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按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这项工作于1998年7月份开始,共完成4000多亩坡改梯工程。(www.daowen.com)

看到一部分固原人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陈觉晓觉得要改变这种观念,最有效的手段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所以他大力提倡劳务输出,认为劳务输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能扩大视野,转变观念,学习技术,掌握管理技能,将来回到固原更好地参与经济建设。因此他大量联系企业,输出固原员工,并让这些企业对固原员工免去几项费用。在他的协助下,有400多名固原员工在晋江的几十家企业打工,其中李芳芳、张师忠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在晋江受到老板的重用,他们的月工资都在千元以上,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脱了贫。

东西部合作的重点是经济合作,因此,陈觉晓以牵线搭桥的方式组织晋固两地企业家相互考察,谈论合作事宜。考察完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数项,总投资120万元的福建晋江宝仁德药业有限公司与固原天然剂厂合资投建的“福宁源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完成并投产使用。

陈觉晓在固原的两年中,他脑子里总在琢磨如何能更多地联系点资金,如何将这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看到固原县的机关单位设施陈旧的情况,他又回晋江和各机关单位商量,让他们每年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接济对口单位,经过努力,晋江市政府捐资35万元用于固原县政府购置交通工具;晋江市卫生局每年拿出5万元,用以改善固原县医院的卫生设施;晋江市环保局投资20万元用于改善固原县环保设施;固原县驻晋江办事处成立时,晋江市各部门捐助8.6万元作为开办费……

两年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觉晓给固原县联系扶贫资金达400多万元,到位320万元,为固原县1998年底实现基本解决温饱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