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口化执行力成为组织发展障碍

借口化执行力成为组织发展障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执行话题,组织的最高层常常有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奈感。单纯的“执行力”只是个人或团队快速反应的结果,企业中单独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存在的。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借口化执行力成为组织发展障碍

对于执行话题,组织的最高层常常有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奈感。其实,对于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过程,高层们都会有这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奈感,这和是否拥有产权无关,民营企业老板也同样会深受这种无力感和无奈感的困扰。

国有企业的老总、机关单位的领导者们,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各自的机构内都拥有无上的权力,却总是无法达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拥有生杀大权,但想做的事情却也不一定总能够做到。老板也一样,可以开除员工,但对于自己企业的种种现象有时也无能为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经与许多民营企业老总交换意见,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没有办法解决,存在就存在吧。

为什么人们缺少执行力,不愿意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呢?

“执行力”是现阶段一个很热的概念,国内很多企业谈到执行力,往往想到的都是做事拖拉、没有效率和速度,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且是冰山一角,本质原因是岗位责任意识的缺失,借口工作法的体现,全面思考能力、动态思考能力、本质思考能力的不足。

所谓“执行力”,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控制”问题。组织管理中的执行,或者说“执行力”,其实是涉及决策、组织、人才、协同、调整、监控、技术和文化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的凝聚和表现,几乎涉及一个组织运营和竞争的所有关键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这是“执行力”,还不如说是“系统运营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它需要精心论证,快速实施,中间根据情况不断修正和核检。单纯的“执行力”只是个人或团队快速反应的结果,企业中单独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什么是组织执行力?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管理能力。

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其表象在于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但其核心在于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布局,是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核心内容。(www.daowen.com)

执行力小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这块马蹄铁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

出了城,师徒二人继续前行。茫茫荒野,土地干涸。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把它吃掉。

耶稣边走边“掉”樱桃,彼得费力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着对彼得说:“如果一开始你能按我要求的做,你只要开始时弯一次腰就行了,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彼得因为没有按照耶稣的要求去做,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弯腰18次。如果他一开始就能“落实”耶稣的指示,他只要弯下一次腰就行了。

这个寓言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统一,怎么能有效执行呢。在组织中,对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的利用,对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由于领导比员工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领导在领导风格上不应是一个仅起到监督作用的警察角色,而应是一个教练。就像指挥一个新手开车一样,教练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车的学员,就必须陪着新手上路,指导他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