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溧阳市乡村旅游细胞激活,接待游客超30亿

溧阳市乡村旅游细胞激活,接待游客超30亿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监测调度,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江苏省溧阳市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建成365千米“溧阳1号公路”,激活乡村旅游“细胞”。

溧阳市乡村旅游细胞激活,接待游客超30亿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城乡居民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需求增加。为适应这一变化,各地以创新的思路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6.3.1 挖掘乡村价值,促进农业从单纯衣食功能向多功能转化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适应人们对农业功能需求的变化,使农业不再局限于吃饱喝足穿暖的原料,而是促进“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催生创意农业、教育农园、消费体验、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天然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并从零星分布向集群转变,从郊区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乡村拓展,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聚集村和民俗村。通过试吃体验、认识农业、体验农趣和科普讲解等方式,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电商的展示、互动、体验功能,实现消费主体的集聚,帮助消费者获取对称的信息,让农业多种功能和资源多重价值充分发挥。据监测调度,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6.3.2 开辟增收渠道,促进农民从单纯卖农产品向更多“卖过程”“卖风情”转变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掘稻田湿地油菜花海、草原绿地、森林氧吧和河流海洋等绿色价值,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农民不仅需要生产出优质原生态的农产品,还要加工成游客可品尝、可观赏、可携带的商品和工艺品,不但卖产品,也可以卖体验和过程,多元化增加经营性收入。农民把农家庭院变成市民休闲的“农家乐园”和民宿,实现空气变人气、叶子变票子,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并且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据对全国13.5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调查,农民从业者占93%,每亩土地产出1.5万元,从业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发展乡村餐饮和旅居,收入超过10亿元。浙江省天台县后岸村家家发展农家乐,收入超过2000万元,户均收入超过18万元。(www.daowen.com)

6.3.3 凝聚乡村人气,促进乡村从单纯农民居住向农民市民居住转变

由于城市人居环境、生活工作压力大,名山大川、寺庙古刹等名胜古迹旅游承载能力有限,很多市民远离市区景区的喧嚣、到乡村的愿望强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其新颖的产业形态和有效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掘农业的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多种功能,以及乡村绿水青山、清新空气等多重价值,打造“离城不近不远、房子不高不低、饭菜不咸不淡、文化不土不洋、日子不紧不慢”的高品质生活,给游客提供“山清水秀人也秀、鸟语花香饭也香、养眼洗肺伸懒腰”的好去处,日益展现出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和功能聚合的独特作用和迷人魅力。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有388个,聚集村已达9万多个,美丽休闲乡村710个,美丽田园248个,也形成了南京农业嘉年华、海南共享农庄、四川省农业主题公园等品牌。这些都已成为乡村游客望蓝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气、品特色美食的打卡地。

6.3.4 聚集资源要素,促进城乡人才、土地、资金、产业等要素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其连接城乡、沟通工农的独特功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农村的人气和资源要素开始从城市逆向流动。大批城里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改造,资金聚集效应明显,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乡村的水、电、路、气、讯等公共设施都得到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正在快速向农村延伸,消费支出由城市向农村流动,同时也将智创、文创、农创和现代科技、方式、理念引入乡村,吸引外部人才下乡进村创业、稳定本乡人才就地就近就业、激发各类人才努力进取兴业,成为农民市民都参与、都受益的乡村产业,实现城市和乡村融合、市民和农民互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相得益彰。江苏省溧阳市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建成365千米“溧阳1号公路”,激活乡村旅游“细胞”。山东省夏津县开发黄河古道古桑树群,年接待游客已超过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16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