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石油巨头的跨国并购浪潮

西方石油巨头的跨国并购浪潮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国家石油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90年代末,总部位于西方国家的全球石油巨头们掀起了一股跨国合并的浪潮。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石油巨头之间的竞争格局,以及发展中国家石油公司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埃克森美孚:1998年11月在BP和阿莫科合并之后仅三个月,当时第二大的西方石油公司埃克森宣布它打算与第三大的美孚进行合并,交易额达864亿美元。BP—阿莫科—阿科交易确保了BP在西方石油公司“三巨头”中的地位。

西方石油巨头的跨国并购浪潮

与国家石油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90年代末,总部位于西方国家的全球石油巨头们掀起了一股跨国合并的浪潮。从1998年到2000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西方巨型石油公司的数目就从11个减少到了6个(图8.1)。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石油巨头之间的竞争格局,以及发展中国家石油公司所面临的竞争态势。

图8.1 11家西方石油公司在1998~2000年进行的五大兼并活动

BP/阿莫科(Amoco):1998年8月

石油石化产业的兼并进程始于1998年BP与阿莫科的跨大西洋兼并,涉及价值550亿美元的股票债务交易。合并后的集团油气日产量达310万桶石油当量(BP, 1998: 68),使其市场资本总额、油气储量和产量仅次于世界领袖荷兰皇家壳牌和埃克森。该交易极大地增强了BP在美国中西部和东部下游市场销售的地位,以及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上的地位。这次合并是由总部在欧洲的公司发起的一系列大规模的跨大西洋兼并和收购之一,其他购并包括戴姆勒/克莱斯勒、德意志银行/银行家信托银行、沃达丰/声流(Vodafone/ Voicestream)、福特/沃尔沃汽车通用汽车/萨伯汽车、葛兰素/史克必成以及沃尔玛/阿斯达。

埃克森美孚:1998年11月

在BP和阿莫科合并之后仅三个月,当时第二大的西方石油公司埃克森宣布它打算与第三大的美孚进行合并,交易额达864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取代荷兰皇家壳牌,成为年收入、利润、油气储量、油气产量、炼油能力等都排名第一的西方石油公司。新公司拥有190多亿桶石油储量,在世界一些最重要的新兴石油产区拥有很大的份额,包括西非近海和里海。它拥有欧洲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60%,天然气日产量为140亿立方英尺,而且正在亚太地区积极勘探开发天然气田。由于美孚在印度尼西亚的阿伦(Arun)液化天然气业务,这次兼并还填补了埃克森资产组合中液化天然气(LNG)这块空白(Financial Times, 30 November, 1998; 2 December, 1998)。在下游,埃克森和美孚在全世界拥有33000座加油站,其中1/4位于美国。这两个品牌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迅速增长而且利润丰厚的润滑油市场,埃克森是全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最大生产商,而美孚是润滑油市场的领袖,两个公司合并的时候,其市场份额占美国市场的12%、欧洲市场的18%。埃克森和美孚在聚乙烯和对二甲苯等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资产方面具有互补性(Financial Times, 30 November, 1998; 2 December, 1998)。埃克森和美孚的合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埃克森和荷兰皇家壳牌长期以来的竞争态势。在过去20年里埃克森逐渐落后于荷兰皇家壳牌,这次兼并使埃克森在财务绩效和经营实力等几乎每个方面都一举超越了荷兰皇家壳牌。

BP—阿莫科—阿科(Arco):1999年3月

继BP和阿莫科合并之后,紧接着在1999年3月,BP—阿莫科以268亿美元全股票方式收购大西洋富田公司(阿科)。收购阿科公司使BP—阿莫科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从129亿桶大幅增加到175亿桶。更重要的是,新公司通过阿科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里海和俄罗斯以及墨西哥湾天然气田、英国北海、南中国海、马来西亚、泰国和卡塔尔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此外,新公司拥有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油气田的完全经营控制权,它拥有45亿桶石油当量的油气储量,相当于整个英国的已探明总储量。通过阿科,新公司拥有了印度尼西亚东固(Tangguh)天然气田40%的股份,该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25亿桶石油当量。收购阿科也使新公司获得了美国西海岸的大型连锁加油站,从而在全国建立了一个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销售网络。收购阿科之后,BP的年收入、油气储量以及产量可与壳牌匹敌,成为仅次于壳牌和巴斯夫(BASF)的世界第三大石化产品生产商(Financial Times, 12 August, 1998),在乙酸聚丙烯和PTA(精对苯二甲酸)等产品上拥有领先的科技和市场份额。BP—阿莫科—阿科交易确保了BP在西方石油公司“三巨头”中的地位。

道达尔—菲纳—埃尔夫:1999年9月(www.daowen.com)

在1998年底,法国第二大石油集团道达尔以价值70亿美元的股票交换方式收购了比利时石油公司(PetroFina),并把新公司改名为“道达尔—菲纳”(TotalFina)。这项收购使道达尔强化了欧洲的下游业务,并增强了国际勘探实力,尤其是在北海地区。这项交易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显示出与欧洲原先的国有石油公司相关的国家敏感性正在逐渐减弱。紧接在道达尔/比利时石油公司交易之后,道达尔—菲纳启动了针对法国最大石油集团埃尔夫—阿奎坦(Elf Aquitaine)的价值43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收购活动受到埃尔夫—阿奎坦公司的强烈抵制,却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后者在埃尔夫—阿奎坦公司持有“黄金股”。经过历时数月的谈判之后,道达尔—菲纳和埃尔夫—阿奎坦终于在1999年9月同意进行友好合并。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的油气储量高达90亿桶石油当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28%位于非洲,27%位于欧洲,25%位于中东,另20%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的石油产量与BP—阿莫科—阿科接近。新公司还具有强大的下游整合能力,可以把石化业务和六大石油中枢附近的炼油业务整合在一起。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合并极大地加强了它作为世界第四大全球石油公司的地位。

雪佛龙—德士古:2000年10月

尽管进行了反复讨论,雪佛龙和德士古的合并还是在1999年被放弃了。然而,关于合并的讨论于2000年初重新启动,同年10月,两家公司同意进行价值420亿美元债务和股票的合并。新公司储量相当于112亿桶石油,日产量相当于270万桶石油,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和BP的世界第四大生产商。合并后的公司加强了在世界主要新兴勘探开发区的业务,包括北美、北海、西非、里海地区、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雪佛龙拥有安哥拉和哈萨克斯坦近海的低成本石油项目,而在巴西坎普斯(Campos)和库穆鲁沙蒂巴(Cumuruxatiba)地区则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是50:50的股权伙伴。德士古在尼日利亚近海发现了深海油田,另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湾、哈萨克斯坦、巴西深海、委内瑞拉和菲律宾积极从事勘探开发活动。新公司成为墨西哥湾仅次于BP和埃克森美孚的第三大生产商。加德士(Caltex)是雪佛龙和德士古在1936年合资建立的炼油企业,它也被并入了新公司。这大大增强了新公司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下游业务。加德士拥有每天86万桶的炼油能力,并经营着8000座加油站。在润滑油业务中,新公司占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份额的20%~30%,占欧洲润滑油销售量的5%~10%(Financial Times, 1 March, 2001)。

通过这一轮兼并,世界石油石化产业产生了一批新的超级巨头,他们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提升。这些新巨头的规模有了大幅增长;他们正在构建一个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高质量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的组合;他们更有能力大量投资研发工作,以维护和加强相对于其他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他们也更有能力投资建设大型信息技术系统,能够更好地整合各自的价值链;他们加强了在全球的销售和采购能力,并进一步在全球发展其品牌。摩根士丹利估计超级巨头,也就是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有能力在石油产业维持至少15年的竞争优势(MSDW, 1998)。

雷普索尔—YPF

在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大规模兼并期间,1999年西班牙雷普索尔针对阿根廷YPF公司启动了130亿美元的全现金敌意收购。这笔交易意义在于它涉及一家西方石油大公司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前国营石油大公司。

在政府于1991年对YPF公司实行私有化之前,YPF在阿根廷拥有勘探与生产的专营权。阿根廷国内石油供大于求,而且国内外私有公司长期以来都参与了阿根廷的石油业务。YPF的石油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一半。在私有化之后,YPF进行了重组。核心业务包括上游的勘探开发到下游的炼油、营销、石油化工以及电力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离,组合在一起成立了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就是新YPF。1993年,新YPF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上市交易的石油公司。

到1998年,YPF的已探明储量共有32亿桶石油当量,产量为1.58亿桶石油,占阿根廷总产量的51%。它的三个炼油厂年总产量达1.22亿桶,占阿根廷总炼油能力的51%。它遍布阿根廷的2500座加油站占总市场份额的37%。YPF在首席执行官罗伯托·蒙蒂(Roberto Monti)的领导下,其志向是把YPF这家主要在阿根廷国内开展业务的地区性大公司建设成为强大的国际性公司。YPF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项目。1995年,它收购了美国一家独立的勘探开发公司马克萨斯能源(Maxus Energy)公司。它在巴西的许多勘探区块上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进行了合作,并且在巴西南部发展天然气业务。它还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起组建了合资公司,在巴西发展加油站业务。此外,YPF还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有勘探权益。YPF还通过其下属公司,在俄罗斯有上游业务,在智利和秘鲁有下游业务。

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尔在90年代末实行私有化,而后采取国际扩张战略,主要是在拉丁美洲。它在勘探开发领域力求发展,优先考虑针对西班牙市场的天然气储备。YPF在勘探开发领域拥有64%的资产,是一家强大的上游公司,因而成为雷普索尔国际扩张战略的一个理想对象。1999年1月,雷普索尔在阿根廷政府的一份购销合同中斥资20.11亿美元购买了YPF公司14.99%的股份,当时阿根廷政府持有YPF公司20%的股份。1999年4月,雷普索尔出价130亿美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了所有它还未拥有的YPF股份。雷普索尔的敌意收购遭到了YPF董事会的反对。但是,这项交易受到阿根廷政府(它在公司中持有5.3%的股份)、持有少量股份的其他三个省级政府和其他私人投资者的支持。在不到一周时间内,YPF董事会就承认了失败。董事长罗伯托·蒙蒂说:“我们一直主张基于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雷普索尔的收购出价为我们股东提供了最佳选择。这是董事会的观点,我也支持。”(quoted in the Financial Times, 12 May, 1999)

新公司雷普索尔—YPF(Repsol YPF)联合了YPF强大的上游业务和雷普索尔强大的下游实力。在油气储量方面,公司成为世界第八大上市石油公司。雷普索尔—YPF拥有的储量相当于42.3亿桶石油,日产量相当于100万桶,与埃尼石油公司非常接近。它的资产遍及欧洲、北非、拉丁美洲和美国。在西班牙,公司占总炼油能力59%的份额、零售市场47%的份额;而在阿根廷,公司占总炼油能力56%的份额、零售市场48.6%的份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