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短板

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短板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后者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但是武汉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所欠缺。不容忽视的是, 虽然武汉市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弱, 但是武汉市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出方面相对欠缺。综上所述, 武汉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与生产结合的不够紧密, 缺乏正确的市场需求与导向, 导致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短板

武汉自由贸易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创新和产业高地。创新驱动, 指的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效益。而创新驱动发展, 一方面要在创新能力上有所建树; 另一方面, 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出, 对接企业提高生产力。而且后者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但是武汉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所欠缺。

基于城市综合创新指数评价体系, 对比2017 年武汉与全国14 个副省级城市以及4 个直辖市的综合创新能力, 武汉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分79.04, 排名第四, 与得分为80.18 的上海市差距并不大, 见表9。

表9 2017 年副省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排行榜

续 表

数据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17 年第39 期。(www.daowen.com)

不容忽视的是, 虽然武汉市的综合创新能力不弱, 但是武汉市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出方面相对欠缺。图3 选取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排行榜中的前五名(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天津) 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进行了对比, 可以看出武汉在创新产出转换方面存在不足, 这些显然会制约武汉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

图3 2017 年武汉与其他城市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对比

数据来源: 各城市《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武汉与其他城市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来看。武汉在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方面, 与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水平差不多的上海相比, 差距很大, 上海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几乎是武汉的3 倍; 武汉也比不上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排名后一位的天津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 说明尽管武汉凭借其丰富的科教资源在科技论文和科学著作产出等知识创造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排名较前, 但这种优势并未在市场中得到有效应用与扩散, 导致武汉在专利、技术市场、创新产品等方面仍与其余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综上所述, 武汉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与生产结合的不够紧密, 缺乏正确的市场需求与导向, 导致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的链条很长, 比如说创新驱动发展从源头开始说的话, 那么可能就要从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开始, 从基础研究到最后企业的成果运用。虽然武汉市有很多优秀的院校及人才, 但是对其经济发展并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终武汉市的经济发展靠的仍然是重工业, 产业技术含量不高,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不突出, 和武汉市的科教人才优势并不匹配。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就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追求目标上存在差异, 并且缺乏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 没能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高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往往只局限于追求论文等纯科研性产出, 而忽视了与企业协作发展、共同创造的部分。而企业大多也是被动地去接受技术, 因此在技术不成熟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尚远时不敢提前生产。另一方面就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相关促进政策落实不力。近年来, 武汉市针对成果转化问题, 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但由于受到创新创业环境、高校固有的评价考核体制、激励保障机制等障碍, 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